计算赋能微生物构筑合成生物学底层砌块研究获进展
由酶驱动的生化反应网络奠定了生命活动的核心基础,对微生物酶的进化与机制研究可为解答生命起源和生物代谢路径演化等科学问题提供线索。酶资源赋予了微生物物质转化能力,为药物、能源、新材料等产品的精准合成与绿色制造提供了可选方案是人工创造生命的必要基础。作为最基础的生命砌块,二十种天然氨基酸共同构筑了地球上的生命体系。但天然氨基酸所携有的功能
欧盟项目发现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新靶标
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科研团队在欧盟资助的ONCOMECHAML和ARCH项目支持下,发现结合蛋白MSI2可作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新治疗靶标。该发现发表在《白血病》杂志上。现有研究已发现约10%-15%的AML患者编码C/EBPα转录因子的CEBPA基因存在突变。CEBPA突变的最常见类型导致C/EBPα的N端截短变体表达,称
Nat Commun:鉴定出CAR-T细胞治疗胰腺癌的潜在靶标
2021年4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胰腺癌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癌症的5年总生存率仍然不足5%,未发生较大变化,目前它是西方国家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手术仍然是唯一有可能治愈这种癌症的方法,但只有约20%的患者在诊断时处于手术可切除的疾病阶段。在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下,手术可切除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6个月,然而已发生转移的
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治疗新靶标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发现新的治疗靶标将为抗肿瘤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肿瘤防治中心陈帅教授团队通过shRNA文库联合二代测序技术筛选结直肠癌候选治疗靶标,并于近期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报道了DKC1基因的相关研究成果。DKC
开环甾体天然产物Pinnigorgiols的合成研究获进展
开环甾体是指甾体的6/6/6/5-四环母核骨架上发生碳-碳键断裂形成的高度氧化产物,其不仅在氧化态上具有丰富的变化,而且可通过进一步的骨架重排形成更复杂的甾体天然产物。2016年,台湾中山大学的Ping-Jyun Sung等学者从台湾柳珊瑚Pinnigorgia sp.中分离得到9,11-开环甾体pinnigorgiols B和E,并通过光谱实验
研究通过体内自组装酶反应器提高黄芩素和野黄芩素的生物合成
近期,ACS Synthetic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勇研究组和华东理工大学任宇红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Improve the Biosynthesis of Baicalein and Scutellarein via Manufacturing Self-Assembly Enzyme R
Mol Cell:抑制关键细胞材料的合成来减缓肿瘤的生长
2021年4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能调节机体代谢和细胞生长来对营养物质、生长和致癌信号产生反应。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题为“mTORC1 stimulates cell growth thro
研究研制出非天然辅酶的合成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质高效转化研究组研究员赵宗保团队在非天然辅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制出烟酰胺胞嘧啶二核苷酸(NCD)合成酶和NCD自给型微生物细胞,并成功用于构建高选择性物质代谢途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细胞内不可或缺的辅酶,广泛参与代谢等过程,改变NAD水平导致的生物学效应难以预测。为突破
研究完成霍山石斛多糖11糖和龙眼多糖a-葡萄糖苷高达30糖的首次化学全合成
糖类化合物是生命的三大基础物质之一,在生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细胞生长和增殖、免疫反应等。从自然界中分离提取纯的和结构均一的糖类化合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化学合成是一种有效的和可规模化的方法来得到纯的和结构确定的糖类化合物,从而可以深入研究其功能和发展新的治疗药物。然而,由于糖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问题,高效化学合成长
JCB: 去泛素化酶调节膜蛋白的生物合成
许多具有疏水跨膜结构域(TMD)的蛋白质能够在翻译生成之后从细胞质向细胞膜中转移,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疏水性膜蛋白如何逃避胞质蛋白质量控制(PQC)的识别。此前研究发现,该质控程序通常可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的疏水性结构,并通过添加泛素链将其标记为蛋白酶体进入降解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