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Metabolism:揭示谷氨酰胺合成酶直接调控肿瘤细胞有丝分裂

  细胞增殖的异常活跃是肿瘤的显着特征之一。为了实现快速增殖,除了需要持续的增殖信号以及逃避生长抑制以外,肿瘤细胞还需要改变其代谢途径,为细胞分裂提供充足的物质和能量。肿瘤细胞代谢途径的改变主要由代谢酶的异常表达和活化所介导。一般认为,这些代谢酶主要是以提供代谢产物的方式参与对细胞周期的调控。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代谢酶的非经典

2022-02-15

Science: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合成牙釉质,其性能类似于天然牙釉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和美国密歇根转化纳米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合成牙釉质(synthetic enamel),其特性类似于天然牙釉质。

2022-02-14

Nature Communications: 肌纤维靶向坏死性凋亡改善炎症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的肌细胞死亡是由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诱导的。作者假设损伤的肌纤维释放促炎分子,从而进一步加速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诱导的肌肉损伤,抑制肌纤维的细胞死亡可能成为抑制多发性肌炎肌肉损伤和炎症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2022-01-22

抗生素滥用每年直接致死127万人

抗生素耐药性(AMR)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影响着人类、动物的健康和环境卫生。尽管许多国家制定了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致命问题的计划,但由于缺乏有力数据的证据来量化和使决策者认识到这一问题,这些计划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实施一直停滞不前。当细菌的进化方式使它们不受现有治疗的影响时,就会出现抗生素耐药性,从而使感染更难治疗,并且通常会导致以前可以预防的死亡。2022

2022-01-20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神经酰胺合成酶2调控肝脏病理多倍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鞘脂作为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之一,在信号转导和膜运输中发挥重要的控制因子作用。神经酰胺是所有鞘脂类物质的主干,由长链鞘氨醇通过酰胺键与不同链长的脂肪酸结合而成。神经酰胺合成酶(CerS1-CerS6)有六种亚型,每种亚型具有合成不同酰基链长的神经酰胺(C14:0-C30:0)的能力,并具有组织特异性分布。神经酰胺合成酶2(Ceramide synthase

2022-02-02

Science Advances:我国科学家发现辅酶Q合成途径关键酶

辅酶Q(Coenzyme Q)是真核生物和部分细菌中存在的一种萜苯醌类化合物,是细胞呼吸和细胞代谢的激活剂,也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然而,辅酶Q在真核生物中的生物合成途径尚未被充分阐明。近期,我国科学家鉴定出真核生物线粒体中辅酶Q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苯环6位羟化酶CoqF,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标题为“A u

2022-01-16

Science:解析植物中独特的双链RNA合成机制

   转座子(transposon)最早由美国遗传学家Barbara McClintock在玉米中发现,在细菌、病毒以及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广泛分布。转座子类似内源性病毒,能够在宿主基因组中“复制和粘贴”自己的DNA,以达到其自我“繁殖”的目的。活跃的转座子对基因组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高等生物通过对转座子DNA进行甲基化修饰将其沉

2021-12-28

Molecular Cell:发现体外合成环形RNA的免疫原性机制

  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玲玲研究组关于环形RNA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题目为RNA circles with minimized immunogenicity as potent PKR inhibitors。通过对不同方式体外合成环形RNA的特性比较

2021-12-29

Nature Metabolism:揭示甲硫氨酸合成酶通过调节叶酸代谢影响肿瘤发生的新机制

甲硫氨酸合成酶能够耦联叶酸代谢与甲硫氨酸循环,但对于肿瘤发生过程中甲硫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仍不清楚。近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了题为“Methionine synthase supports tumour tetrahydrofolate pools”的文章。研究人员利用同位素示踪实验,发现甲硫氨酸合成酶催化合成

2021-12-26

柳叶刀:全球青年人癌症负担公布,每年致死40万

  近年来,由于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相对于老年人,年轻癌症患者往往被忽略,然而,近年来研究数据表明,癌症正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人的癌症发病率近些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全球多中心研究人员联合在《柳叶刀》子刊" Lancet Oncology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he gl

20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