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靶向嘧啶合成增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的分子治疗反应
2019年8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侵入周围脑组织的恶性脑癌,手术治疗极为困难。即使化疗和放疗成功地摧毁了患者大部分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它们也可能不会影响癌症干细胞。这一小群肿瘤细胞有无限增长和繁殖的能力,并能导致肿瘤复发。为了研究这些肿瘤并测试新的治疗方法,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了携带手术患者捐献的胶质母细胞瘤肿瘤样本的老鼠。通过这种方法,他们最近发现
Nat Commun:特殊的RNA分子或能让机体皮肤恢复活力 有望让你返老还童!
2019年8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你想要抚平皮肤的皱纹,消除疤痕和雀斑,让你变得年轻嘛?每年有数百万美国人选择使用激光和处方药物来恢复皮肤的活力,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些方式恢复皮肤活力的分子机制,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这种激光疗法和药物视黄酸(retinoic acid)或
研究发现泛素修饰调控植物类黄酮合成的分子机制
类黄酮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包括使植物器官和组织着色、吸引昆虫传粉、抵御紫外线伤害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类黄酮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备受关注。科学家对植物中的类黄酮合成途径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研究较为深入,但转录后、翻译及翻译后的修饰机制相关研究较少。在真核细胞中,目标蛋白的周转主要由泛素/26S蛋白酶体系统途径完成,这也是植物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主要调控机制。已有
研究揭示天蓝色链霉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两类亮氨酸tRNA的分子机理
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LeuRS can leucylate type I and type II tRNALeus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tRNA根据可变环的大小分为两类,长的为I类、短的为I
曹雪涛团队发现新型长非编码RNA分子 可增强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
4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团队在《自然—免疫学》发表研究论文,报道该团队发现一种能够增强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的新型长非编码RNA分子(lncRNA)——Lnczc3h7a,并揭示了其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曹雪涛向《中国科学报》表示:“该新型RNA分子及其独特免疫调控方式的发现,为天然免疫与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增添了新认识。”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免疫细
Nat Microbiol:揭示肝细胞抵御甲肝病毒等多种RNA病毒感染的新型分子机制
2019年5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得益于IRF1蛋白的帮助,肝细胞或许会对多种RNA病毒感染产生天然抵抗力,包括甲肝病毒、登革热(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等;当存在于肝细胞中时,IRF1蛋白能够调节酶类RARRES3的活性,从而攻击病毒。当甲肝病毒试图在细胞中建立感染
Science:利用协作性的分子组件构建出执行复杂信号处理的合成基因电路
2019年4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活细胞内的精细分子网络使得它们能够感知和处理来自环境的许多信号,以执行所需的细胞功能。合成生物学家已能够重建和模拟这种细胞信号处理的更简单形式。但是,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莱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布兰迪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由自组装分子和预测建模驱动的新工具箱将允许科学家们构建在真核生物(包括人类细胞)
研究解析真菌棒曲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途径及调控机制
由真菌产生的聚酮类次生代谢产物——棒曲霉素(Patulin)是造成果实及其加工产品污染的重要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都具有毒性,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解析真菌中棒曲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并阐明其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对创制果实采后棒曲霉素防控技术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组长期从事果实采后病理学研究。研究团队前期从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
Nat Cell Bio:“镜像”合成生物学技术提高抗体分子的治疗效果
2019年3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的科学家成功地以镜像形式重建了生物分子。研究人员的目标是创建一个镜像人工蛋白质合成系统。他们的目标是生产镜像治疗蛋白,如抗体,这些蛋白质可以防止体内生物分解,并且不会引起任何免疫反应。几乎所有生物分子都存在两种不同的空间结构,它们彼此相关,如图像和镜像。这些分子称为对映体。就像一个人的右手和左手一样,它们不能相互叠
研究解析寨卡病毒基因组RNA二级结构图谱并发现调控RNA病毒传播的新型分子机制
近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强锋课题组、药学院谭旭课题组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 Mircobe)期刊在线发表题为《寨卡病毒基因组RNA结构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病毒感染性的关键决定因素》(Integrative Analysis of Zika Virus Genome RNA Structure Reveals Critical Determinants of Vi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