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华大智造DNBSEQ平台助力探究菌与代谢的因果关系!

2022年1月3日,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团队在《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support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blood metabolites and the gut microbiome”的研究论文,首次利用孟德尔

2022-01-06

国内首个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正式获批

  四价流脑结合疫苗覆盖更多血清群,具有免疫记忆,给婴幼儿更广泛保护

2021-12-29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揭示肉鸡肠道菌对呕吐毒素的代谢转化规律

呕吐毒素(vomitoxin),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属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呕吐毒素可在人和动物体内蓄积,具有致畸性、神经毒性、胚胎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DON污染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前期研究发现鸡对DON毒素较为耐受,可能是由于DON在其血浆和组织内的吸收程度低,且易于快速

2022-01-02

Nature:药物对肠道菌的影响,大过疾病、吸烟和饮食的总和

  肠道菌群是人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生活在我们肠道内的数万亿细菌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影响着人的体重、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甚至还能控制人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关于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我们其实还知之甚少。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Combinatorial,

2021-12-13

第八届“兰医学奖”名单揭晓!

 备受医学界、科技界、教育界瞩目的第八届“树兰医学奖”颁奖盛典在杭州良渚隆重举行。突破分子肿瘤领域的难题,致力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研究的詹启敏院士;提出了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分期的综合疗法,使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愈率显着提高,奠基创新新药,造福万千患者的廖万清院士;以及国医大师,实现并保持我国中医体制学研究在国际的首创和领先地位,在

2021-11-23

常见乳化剂羧甲基纤维素会对肠道菌、代谢组和肠屏障造成损伤,增加慢性炎症疾病风险

  0世纪中期以后,慢性炎症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与精加工食品消费的增加大致平行,这一事实表明,这类食品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促进炎症。精加工食品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使用一种或多种乳化剂或增稠剂(以下简称乳化剂),添加它们是为了改善食品质地和延长保质期[1]。目前,常用的膳食乳化剂根据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产物如卵磷脂;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产物,如羧

2021-12-14

Gastroenterology:临床研究表明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会破坏肠道菌和代谢环境

在一项新的临床研究中,来自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指出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即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改变了健康人的肠道环境,扰乱了有益细菌和营养物的水

2021-12-07

Cell Rep:利用装载CRISPR的病毒来感染肠道菌或能阐明微生物组基因编辑的潜能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利用DNA编辑系统—CRISPR改变了生活在哺乳动物肠道中细菌的基因组,这一进展或代表了科学家们理解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最终有望帮助开发治疗肠道相关疾病的新型疗法。

2021-11-29

“夜猫子”更容易抑郁,更偏爱不健康饮食,或与其肠道菌有关

 昼夜节律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内源性计时系统(俗称生物钟),大约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控制着机体一系列生物过程,包括激素分泌、代谢循环和对病原体的免疫保护等。根据昼夜偏好(时间分型)不同,人通常被划分为早睡早起型人(“百灵鸟”),或晚睡晚起型人("夜猫子")。个体昼夜偏好对睡眠模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疾病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近期,发表在《Mo

2021-11-24

这或许取决于机体的肠道菌

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综合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云雀型人群和猫头鹰型人群之间或许存在某些肠道菌群的差异;如今科学家们已经知道这两类人群之间存在一些遗传禅意,但本文通过在实验室中对果蝇进行的研究启发了科学家们分析肠道菌群对人类时间类型的影响。

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