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英国研究人员称:三人试管受精或存在副作用

人类受精与胚胎管理局召集专家组多线粒体置换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安全评估。 英国在“线粒体置换”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这种治疗方法的目标是使用捐赠者卵子中的线粒体来替换母体有缺陷的线粒体。但是线粒体拥有自己的DNA,这就意味着婴儿将获得来自母亲、父亲和第二位女性线粒体的遗传信息。据《科学》杂志报道,研究人员警告称,DNA的混合有可能带来危害严重的副作用。

2015-03-26

美国佛州发现5.4米当地最大巨蟒身怀87枚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正在测量这条创纪录的缅甸蟒长度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近日发现了一条长达5.4米的缅甸蟒,而且其体内还有87个待产的蛇蛋,这条蛇刷新了该地区发现的最长蟒蛇的记录(5.12米)。这条巨型蟒蛇的出现也让当地的环境保护人士对该地区的生态状况喜忧参半,喜的是巨蟒的出现说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良好;忧的是巨蟒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一些物种带来一定的威胁。

2015-03-27

中国农科院揭示水稻病毒经传播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锡锋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在植物病毒经卵传播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2015-02-16

体外受精儿童易患甲状腺功能障碍

一项横断面回顾性研究显示,与自然孕育的儿童相比,体外受精怀孕生产的儿童,甲状腺功能障碍的风险升高,尤其表现在新鲜胚胎移植生产的儿童中。

2014-11-06

PNAS:免疫系统关键基因的缺失可提高体外受精的成功率

无法孕育出一个孩子是另无数夫妻非常悲伤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于35岁以上的个体来讲,近日,来自特拉维夫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或许就可以帮助改善女性体外受精成功的概率,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2014-10-29

NEJM:中国学者首次发现人“外衣”缺失及其致病基因

3月27日,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中国学者的一项重要发现。在这篇来自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肖红梅团队的原创性论文中,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人类卵子透明带缺失病例,成功破译其致病基因,并对致病机理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据信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卵子透明带缺失及导致人类透明带缺失的致病基因。

2014-04-11

PLoS Pathog:方荣祥等发现植物病毒昆虫载体的传病毒机制

2014年3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研究组联合中国农科院和福建农林大学的科学家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对植物病毒介体昆虫的卵传机制的研究结果(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of a Plant Virus Is M

2014-04-11

DNA测序将大幅度减少人工受精的风险

威尔斯与新泽西的另一家生殖诊所Reprogenetics进行合作。去年夏天,他宣布,在体外受精胚胎筛选过程中,染色体经过下一代测序方法检测的首位婴儿出生了。

2014-03-25

Biomed Opt Ex:开发出可有效改善体外受精成功率的活精子3D影像技术

近日,来自来自哈佛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将优质精子筛选出来,这种新型技术可以对活精子进行3-D成像来实时揭示精子的运动及行为,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上。

201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