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Host & Micro:揭示幽门螺杆菌关闭宿主胃粘膜细胞能量产生过程建立长效感染的分子机制
2018年6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或能通过关闭机体胃粘膜细胞的能量产生来抵御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幽门螺杆菌是诱发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诱因,而胃粘
Nature:开发出首个针对军团杆菌SdeA酶的抑制剂
2018年5月27日/生物谷BIOON/---抗微生物剂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医学问题,影响人体健康和经济状况。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Ivan Dikic教授及其团队报道了一种抵抗细菌的新策略。他们揭示出一种军团杆菌毒素的分子作用机制并开发出首个抑制剂。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5月2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
研究揭示大肠杆菌鞭毛生长新机制
2018年5月1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白凡课题组与台湾中央大学罗健荣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Frequent pauses in Escherichia coli flagella elongation revealed by single cell real-time fluorescence imaging
研究揭示谷氨酸棒杆菌抵御盐碱胁迫的生理机制
谷氨酸棒杆菌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工业微生物,已被代谢改造为微生物细胞工厂,广泛用于发酵生产各种氨基酸、核苷酸和有机酸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虽然谷氨酸棒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盐碱生理学特性,但是发酵过程中的高盐或由高盐引起的高渗透压等胁迫环境,仍然严重影响菌株生长及代谢活性,从而降低工业菌株的生物制造效率。因此,探究和解析谷氨酸棒杆菌在高盐碱等胁迫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对于寻求微生物生理功能最优化和目标
新研究推翻线粒体起源自α-变形杆菌
2018年4月29日/生物谷BIOON/---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科学家们发现真核生物线粒体DNA和细菌基因组之间存在相似性时,他们就猜测这种细胞器起源于在较大的细胞中定居的内共生菌(endosymbiont)。一类被称作α-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细菌很快就成为线粒体进化起源的一种可能的候选对象。但是,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着线粒体最多只能算是已知的α-变形杆
新型血液检测手段可以提前两年检测结核杆菌的感染
2018年4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结核病检测手段,能够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两年得到准确的诊断。体内携带活跃结合杆菌的人群患结核病的风险极高,然而,目前还没有准确预测结核杆菌携带者患病风险的血液诊断方法。(图片来
口服大肠杆菌治疗肝病 微生物组疗法完成首例给药
今日,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Synlogic公司宣布,该公司的SYNB1020在前不久进行的高血氨症的1b/2a期临床试验中,对首位患者进行了给药。高氨血症是以血液中过量氨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通常,氨作为蛋白质代谢的副产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产物在小肠中产生。然后氨在肝脏中转化为尿素,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如果肝脏受损,无论是因为先天的遗传性缺陷,还是后天的获得性肝病引发的肝脏损坏,都会造
美国Vanessa Sperandio教授:来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呼唤——给我来点糖吧!
上海2018年3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3月30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Vanessa Sperandio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岩藻糖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毒力因子表达调控的影响以及她带领的团队卓越的研究。Vanessa Sperandio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微生物系和生物化学系的教授,已在微生物系任
科学家开发可以发光并产热的高分子纳米颗粒,精准定位并杀伤微小肿瘤!
2018年3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癌症治疗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找到微小肿瘤并在它们转移之前杀灭它们。图片来源:ACS AMI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来自威克·弗里斯特浸会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找到微小肿瘤的荧光纳米颗粒,一旦到达肿瘤部位就可以发光,同时可以使用光激活纳米颗粒产生热量杀死癌细胞。而最近一项使用这种杂化受体-供体高分子纳米颗粒(H-DAPPs)在小鼠身上成功定位并
Science:开发出单细胞生物发光成像系统
2018年2月25日/生物谷BIOON/---萤火虫和水母等发光生物让科学家们很感有趣,这是因为它们的生物发光分子有助于可视化观察大量的生物过程。来源于萤火虫的萤光素酶催化底物D-荧光素,从而发出绿黄色的光。为了让这种发光过程更加高效,已有相当多的研究利用合成类似物(synthetic analog)替换荧光素和改进它们的催化速率。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Atsushi M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