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子刊:千里姻缘“抗”牵,DC细胞让T细胞“嗨翻天”!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是一种能同时结合肿瘤相关抗原(TAA)和T细胞上CD3的双特异性抗体,起初这样设计是希望将T细胞定向到癌细胞,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地杀伤癌细胞(1)。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的数量非常有限,而且癌细胞还可以启动多种机制来逃避T细胞的杀伤。此外,许多TAA在正常组织中也表达,因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2021-12-06

Systems Microbi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阐述谷物醋酿造微生态系统中的“蝴蝶效应”——非优势微生物欧洲驹形杆菌在群落中的关键作用

 近日,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许正宏教授团队针对非优势微生物在传统酿造谷物醋中的作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Komagataeibacter europaeus improves community stability and function in solid-state cereal vinegar fermentation cosystem

2021-12-06

Klf5通过对ICM和TE基因的双重调控,建立了电位细胞命运

小鼠植入前胚胎的早期卵裂球具有双电位细胞命运,能够在胚泡中产生胚胎和胚胎外系。在这里,作者鉴定了三种主要的两细胞阶段(2C)特异性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s)作为这种双潜能可塑性的分子标志。

2021-11-30

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GLP-1/GLP-2受体激动剂:靶向胃肠轴和微生物组

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的药物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在上升。

2021-11-25

JITC:科学家揭示二甲胍依赖性的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机制

来自日本冈山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他们对一类名为CD8+ 浸润性T淋巴细胞(CD8TIL)进行研究,其是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亚群,能特异性地攻击肿瘤细胞,而且会针对二甲双胍产生反应并改变细胞行为。

2021-11-18

优时比IL-17A/17F效抑制剂Bimzelx 3期临床:显著改善疾病体征和症状!

Bimzelx(bimekizumab)强效中和IL-17A和IL-17,已被批准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击败修美乐(Humira)、喜达诺(Stelara)、可善挺(Cosentyx)。

2021-11-23

FGF10通过增加心肌细胞更新和抑制纤维化的细胞机制促进心脏修复

促进心肌细胞更新是心脏再生和修复的主要治疗方法。作者的研究旨在研究FGF10作为心脏再生潜在靶点的相关性。

2021-11-17

The FASEB Journal:发现结核抵抗人群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固有免疫机制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在2020年,全球有近990万结核病患者,并有约151万人因结核感染导致死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Mtb等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发表系列研究工作,在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抗结

2021-11-09

Redox Biology:二甲胍减少巨噬细胞hif1 α依赖的促炎信号通路以恢复体外棕色脂肪细胞功能

二甲双胍对肥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潜力与其对抗胰岛素抵抗的能力有关。然而,它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以及是否某些细胞类型与它的有益作用特别相关仍然是未知数。

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