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FDA批准肉杆菌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引起的的尿失禁

据悉,近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FDA)批准肉毒杆菌(onabotulinumtoxinA)注射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尿失禁,例如脊髓损伤和膀胱过度活动的多发性硬化患者。 患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无法制止膀胱收缩,可导致无法储存尿液,目前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用药以松弛膀胱和使用导管定期排空膀胱。 治疗包括将肉毒杆菌注入膀胱,使膀胱松弛,增加其存储能力和减少尿失禁。

2011-08-30

饮食助手 谨记蔬菜去四要素

消除蔬果表面上农药残留,消费者通常必须于食用前加以处理,下列的方法如清洗、去皮、储存、烹煮都可以去除农药残留,让大家吃得安心。1流动清水冲洗法最好以不断流动的清水洗涤蔬果,藉水的清洗及稀释能力,应可把残留在蔬果表面上的农药去除掉。使用清洁剂、盐水或长时间浸泡在清水中,对清除残留农药是无效的。如属瓜果类,如小黄瓜、西红柿、杨桃、苦瓜、青椒等有皮的蔬果,则可利用软毛刷配合不断流动的清水清洗。

2015-02-13

比毒品还的十大路边小吃

街边小吃似乎十分受欢迎,特别是到了冬天,可你知道这些小吃都是对你的健康十分有害的吗?下面带你去揭秘街边10大毒小吃。1、麻辣烫危害度:★★★★★公众喜欢度:★★★★☆关键词:罂粟 地沟油 双氧水 福尔马林 PPA 止疼药罪状揭露:“麻辣烫”验出“罂粟底”2、毛鸡蛋危害度:★★★★★公众喜欢度:★★★关键词:“大补” 寄生虫 细菌罪状揭露:毛蛋含大量病菌危害大3、烤肉、烤串危害度:★★★★☆公众喜欢

2015-02-13

养生必备 排食品大排行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不少“废物”,而且从不洁空气中也会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微粒。尽管人体具有一定清除自身毒素的能力,但当体内废物积蓄过多或机体解毒排污功能减弱时,废物不能及时排出时,就会影响健康。以下8种食物有助排出人体的多种“毒素”。1.绿叶蔬菜绿叶菜中多为碱性,可以中和饮食中糖、肉、蛋及代谢中产生的过多的酸性物质,使体液保持弱碱性,从而清除血中有毒物。

2015-02-13

南非国家血液服务中心(SANBS)公布最新数据

5 年成功预防献血途径传播艾滋病和肝炎 自 2005年以来,SANBS已经消除了数以千计输血传播感染 约翰内斯堡和中国上海2011年7月25日电 /美通社亚洲/ -- 南非国家血液服务中心(SANBS)公布了一项最新数据,数据显示其目前使用的用于筛查捐献血液中有无艾滋病病毒和肝炎的诺华诊断核酸检测 (Nucleic Acid Testing, NAT)产品显著提高了南非供血的安全性。

2011-07-29

春季排养颜十种食物 根据体质选属性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冬天已离我们远去。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阴阳理论认为春季是阴气渐弱阳气渐强的时期,因为阴为聚、阳为散,冬季好多人进补后好多成分全积聚在体内,正好趁春季的时候把不需要的内毒排出,所以在春季最适宜排毒强身。“这时合理进食排毒餐,对人体进行排毒食疗,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可起到强健体魄的作用。”如何调整饮食结构,选择适当的药物和食物需要因人而异。

2015-02-13

当心厨房煮出

对于食物,我们往往精挑细选,生怕买了含有毒素的东东回家。但如果不注意盛放和烹饪食物的容易,健康食品也会变成毒品,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简直太不划算了!一、高温长时间煮绿豆=毒因绿豆中含有单宁,在高温条件下遇铁会生成黑色的单宁铁,使绿豆汤汁变黑,有特殊气味,不但影响食欲、味道,而且对人体有害。

2015-02-13

你吃的是人为造的水果吗

据了解,这些“毒”水果都是在生长过程中,过量使用催长素、催红素、膨大素,或者存放中过量使用防腐剂,甚至出售中也使用着色剂、打蜡、漂白染色等,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害。专家分析,毒水果之所以泛滥,最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常常“以貌取果”,“消费者喜欢什么,商家才会生产什么。我们喜欢买个大、色鲜的水果,当然就有人投其所好,如果消费者不去买这些问题水果,‘作假造毒’行为也就不会存在”。

2015-02-13

胶囊引出制药辅料新规 行业现状多小散或洗牌

国家药监局8月3日通报,铬超标胶囊剂(毒胶囊)药品市场清理已经完成,共有76个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 而关于药用辅料的严格监管才刚刚开始。8月2日,国家药监局出台了《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将实行许可管理,同时也要求制药企业对药用辅料的质量严格把关。该《规定》将从明年2月1日起执行。

2012-08-07

PLoS ONE:肖小河等证实中医辨证用药可减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发表了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暨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研究员和王伽伯博士等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基于“有故无殒,亦无殒”思想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新思路与新模式的研究文章。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