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bTMB里程碑!首个bTMB指导免疫治疗的前瞻临床研究最终分析结果公布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癌症,让无数人为之心焦,好在近年来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免疫治疗的兴起,为缓解这一疾病负担带来了希望。
Medical Image Analysis:医学影像病变自动识别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烨团队针对医学影像病变自动识别与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信息响应的上下文感知深度神经网络,有效提升了医学影像中病变区域的自动分析与识别准确率。该成果以Boundary-aware context neural network for medical image seg
科研人员研发出磁共振脑影像一键式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平台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关认知、情绪、发展和脑功能障碍的脑科学研究中。然而,传统的基于三维体空间的磁共振分析方法可能导致部分容积效应,即一个三维的脑区可能同时包含来自灰质、白质,甚至脑脊液的信号。研究发现人类脑功能是以大脑皮层表面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因此
研究通过脑影像分析实现定量计算个体发展、老化差异
生命发展过程是遗传基因与各类环境相互融合发展的结果。在人的发育、发展、衰退过程中,人脑始终伴随着脑结构修剪及功能持续重组。且不说不同家庭背景或不同教育背景的人之间的比较,即使同样高学历的人群,其老化过程的个体差异也极其明显,包括运动、情绪、记忆等各种能力(图1)。例如,同样是70岁的群体,有的人还能够清晰地推导数学公式,有的人的逻辑、记忆等可能已经衰退了一大
帧观德芯光子计数X光医学影像产品获批上市,“中国智造”彰显牛气实力
2021牛年伊始,中国医学影像界又添闪亮“新宠”!去年年底,深圳帧观德芯科技有限公司的光子计数口内牙科传感器和光子计数乳腺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后,一举揭开了X光影像系统的崭新篇章。获批上市以来,“中国智造”的光子计数影像技术备受瞩目,广受国内外临床的欢迎和认可,里程碑式的颠覆性影像创新,标志着帧观德芯成为光子计数X射
科研人员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研究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Bigtera(大兆)助力生物医学大数据管理与分析
11月16日由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承办的第九届江苏省生物信息学学术会议暨生物医学大数据论坛在南京医科大学至诚楼中顺利召开。此次会议以“生物医学大数据”为主题,会议上特邀南京医科大学李建清教授、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章张教授等多为知名生物医学大数据专家进行主题报告的演讲,生物信息学及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生、在校大学生近300余人参与到会议当中,场面异常火爆
AI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现状及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随着技术飞速发展、医学数据的持续扩增以及硬件设备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和医疗的结合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目前AI在医疗领域中的落地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医学影像、智能诊疗、智能导诊、智能语音、健康管理、病例分析、医院管理、新药研发和医疗机器人等,其中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一、影像医学发展现状医学影像是医生完成诊断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影像的分析和比较,从而完成有依据的诊断。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往往
国内AI医学影像平台商业模式探索
AI有望在医学影像领域率先落地,因此,医学影像+AI也是目前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最为热门的领域,到底有多热门呢?AI医学影像领域资本相当活跃根据火石创造的企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从事医学影像+AI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00家,而目前单笔融资过亿的就已经有17起,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近两年国内医学影像+AI领域的融资情况。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狂热,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产品是否能够切实落地。目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