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原生动物超快速运动的分子基础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缪炜团队以旋口虫为研究对象,在获得高质量旋口虫基因组的基础上,利用超分辨显微成像和RNAi等关键技术,证明了旋口虫细胞的超快速收缩系统的分子和结构基础为两个长度大于1万个
Nature:成功构建出免受自然界的病毒感染的大肠杆菌菌株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一种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改造,使其对自然界的病毒感染具有免疫力,同时也将这种细菌或其改造的基因逃逸到野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一种基于植物的特殊化合物或有望抑制HIV病毒库的再度激活 从而有望潜在治疗HIV感染
来自西蒙弗雷泽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锁定了一种非常有希望的化合物,其或能靶向作用HIV感染者机体中持久存在的HIV病毒库,尽管患者接受了抗HIV的疗法。
Cell子刊:哈佛学者发现,咖啡、茶能保护肠道,抵御感染
研究表明,咖啡、茶中的黄嘌呤可以促进辅助性T细胞17的分化,阐明了肠道中Th17细胞生成的潜在机制,结果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IBD等疾病的发展方式和原因,以及怎么解决或预防疾病。
Science Advances:单细胞原生动物超快速运动的分子基础研究取得进展
单细胞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运动能力,其中以旋口虫和钟虫的超快速细胞收缩最为瞩目。这些原生动物细胞如此之快的收缩运动,早在列文虎克1677年所发表的论文中第一组显微镜下的发现便已被描述。
黄海所、华大等机构发布迄今最大动物基因组参考序列
在磷虾基因组里鉴定得到的25个显著扩张的基因家族中,分别有6个基因家族与磷虾蜕壳及能量代谢相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蜕壳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在冬、夏季显著差异的表达水平,与之前有关南极磷虾越冬策略和相关生
Journal of Virology新进展:基因编辑猪或能避免异种器官移植的病毒感染!
器官移植的技术突破,让很多器官衰竭的病人有了延续生命的新希望,然而,用于移植的器官供体如此稀缺,长久以来都是无法跨越的难题。中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数以十万计,而得到供源的少之又少
Immunity | 刘俊岭/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STING调控脓毒症感染的作用机制
全球每年有约有5000万例脓毒症患者,其中死亡人数超20%,每年死于脓毒症的患者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5。脓毒症病因复杂,主要是由于感染造成的凝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
Cell:首次在经过甲基化编辑的哺乳动物中证实了跨代表观遗传的存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沙克生物学研究所和西班牙圣安东尼奥天主教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在一种经过甲基化编辑的哺乳动物中证实了跨代表观遗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2月16日的Cell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