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人体代谢率在生命早期就达到顶峰,在60岁才开始下降

我们大多数人都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却不会发胖。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中国、日本、英国、挪威、摩洛哥、加纳、荷兰、法国、瑞士、挪威、德国、毛里求斯、牙买加、南非、肯尼亚、卢旺达、芬兰、丹麦和奥地利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的代谢---燃烧卡路里的速度---实际上在生命早期就达到了顶峰,

2021-08-15

Nature Cell Biology:发现神经元线粒体应激的记忆可跨代遗传的现象与机制

   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决定个体的发育、生殖、衰老和行为等。在受到环境压力胁迫时,生物体会产生适应性的应激反应。生物学家关注的科学问题是生物体产生的这些应激反应是否可以直接传递给后代,在后代尚未直接经历上一辈的环境胁迫时,便获得某些性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预期的环境变化和压力胁迫。8月2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

2021-08-04

研究发现免疫应激抑制肉鸡生长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单胃动物饲料创新团队研究揭示免疫应激抑制肉鸡生长的分子机理,为深入了解免疫应激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上。据郑爱娟副研究员介绍,在集约化规模养殖中,肉鸡经常遭受环境胁迫以及诸多应激挑战,动物应激反应会

2021-07-22

有的虫全面开启“排毒模式”,生生延寿21%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但常言道,“过满则亏,过犹不及”,机体内蛋白质过量的可能会造成大问题,比如增加患癌风险,以及让人们“老”得更快。顶级期刊《Nature》发布了一篇题为Rewiring of the ubiquitinated proteome determines ageing in C. elegans的研

2021-08-03

研究揭示刺激大小依赖的亮暗光斑视觉像不对称性的皮层下神经机制

  《神经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从神经元感受野到知觉场:刺激大小依赖的亮暗光斑视觉后像不对称性的皮层下神经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伟研究组完成。研究利用人的心理物理学,视觉实验动物猫的丘脑外膝体(dLGN)单细胞记录和视

2021-08-03

免疫功能低下的青少年患COVID-19非典型严重组织性肺炎的发生过程

2021年7月29日讯/近期,有研究报道了SARS-CoV-2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严重后果,并建议采取行动以提高人们对SARS-CoV-2的认知并改善患者病情。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个感染了SARS-CoV-2的患骨肉瘤的16岁男孩的非典型进化过程。

2021-07-30

美国FDA更新抗体鸡尾酒REGEN-COV授权:第一个用于暴露预防的抗体疗法!

REGEN-COV是唯一一个可用于COVID-19治疗、暴露后预防性治疗的抗体疗法。

2021-07-31

“人造皮肤”3期临床结果发布,让创伤愈合不留疤痕

  近日,世界领先的制药公司Mallinckrodt Pharmaceuticals宣布,旗下开发的“人造皮肤”StrataGraft在关键性3期STRATA2016临床试验中达到两个共同主要有效性终点。据悉,该研究的完整数据发布在《Burns》杂志,研究结果显示,接受StrataGraft治疗的烧伤部位中96%不再需要自体皮肤移植手术。

2021-07-10

Br J Pharmacol:Ampk激活可改善肥胖患者的肾血管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炎症

肥胖是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高血压和其他合并症无关。肥胖相关肾病与细胞能量感受器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调节失调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AMPK活性受损是否可能导致肥胖症患者的肾动脉功能障碍,并评估AMPK在肾脏中激活的治疗潜力。AMPK激动剂a769662对从ob/ob小鼠和肥胖的zucker大鼠肾脏解剖出来的肾内动脉的作用进行了评估

2021-07-13

临床试验发现TLR7激动剂仅适度延迟停止ART治疗的HIV病毒反弹

2021年7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随着全球聚焦于遏制快速蔓延的冠状病毒大流行的策略,问题再次出现了:对于HIV这个已经持续了40多年的祸害,我们还在做什么---治愈的希望终于到来了吗?尽管多年来已经批准了许多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但新的策略正在开发之中,理论上可以给予HIV致命一击。医学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基因疗法作为一种潜在的HIV治愈方法

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