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爆发起初两月追踪:基于二阶微分模型的实时监测与评估

2020年3月2日,佛罗里达大学流行病学系陈心广教授(杂志主编、武汉大学讲座教授)和俞斌博士在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与政策》英文杂志(Global Health Research and Policy)正式发表了《中国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爆发起初两月追踪:基于二阶微分模型的实时监测与评估》一文。陈教授团队采用二阶微分模型,利用2019年12月8日

2020-03-22

研究人员提出根际微生物群落“扩增-选择”组装新模型

 3月7日,Science Bulletin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及其合作团队完成的题为An amplification-selection model for quantified rhizosphere microbiota assembl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微生物绝对丰度提出了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扩增

2020-03-12

COVID-19传播的计算机模型如何帮助我们对抗病毒

2020年3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模拟传染病传播过程的科学家正在研究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试图预测这种全球疫情可能如何演变,以及如何最好地应对。但有些人说,利用这些建模工具和研究人员的发现,还可以做更多的工作。"这是一种临时的、自愿的努力,我认为这是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约翰霍普金斯卫生安全中心的传染病建模师Caitlin Rive

2020-03-11

钟南山团队构建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冠肺炎小鼠模型

记者今日从广州医科大学获悉,在钟南山院士指导下,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金存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多个单位,成功建立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鼠动物模型。据悉,参与该项研究的团队包括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生物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P3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等。经验证,新型冠状病毒可在小鼠肺内高滴度复制,每

2020-03-07

bioRxiv:特殊模型有望帮助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药物靶点

2020年3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上题为“Predictions for the binding domain and potential new drug targets of 2019-nCoV”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预测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结合域和新

2020-03-07

美国FDA授予罗氏Esbriet突破性药物资格,治疗无法分类的间质性肺病(uILD)!

2020年3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罗氏(Roche)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Esbriet(pirfenidone,吡非尼酮)治疗无法分类的间质性肺病(uILD)成人患者的突破性药物资格(BTD)。ILD是一种致衰性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尚无FDA批准用于治疗uILD的药物。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治疗24周,与安慰剂相

2020-03-04

Nat Biotechnol:中外科学家联手开发出MEMOTE工具,可用于改善对全基因组范围代谢模型的质量控制

2020年3月8日讯/生物谷BIOON/---全基因组范围代谢模型(genome-scale metabolic model, GEM)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设计细胞工厂和研究癌症代谢到分析微生物如何在我们的肠道内相互作用。因此,手动和自动生成的全基因组范围代谢模型的出版物数量每年都在增长。这可以被看作是一件积极的事情,但是很多数据对于其他人来说很难在不同的

2020-03-08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分类精准做好工作的通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分类精准做好工作的通知,具体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发展的趋势变化,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在基层新冠肺

2020-03-04

iScience:果蝇模型帮助揭示病原体感染机制

艰难梭菌是已知会引起腹泻等肠道紊乱的病原菌。在西方国家,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病例的流行已逐渐严重,仅在美国,每年报告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29,000例。

2020-02-11

[Nature] 开启单细胞组织病理学新篇章,Hyperion助力临床肿瘤分类和治疗

在临床上,对肿瘤的分类是癌症诊断、判断预后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目前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肿瘤组织学特征以及少量Marker的表型进行的。近年来,随着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个体间以及个体内普遍存的异质性被不断被揭示出来,这些复杂的单细胞表型及空间信息并未反映在组织学分类中。近日,来自苏黎世大学Bodenmiller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这个领域获得

20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