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NN ONCOL: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紫杉烷一线治疗her2阳性局部复发或转移乳腺癌的研究

PERUSE研究中位随访近6年的最终结果支持使用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一线联合治疗her2阳性LR/mBC,并建议紫杉醇可以作为多西他赛骨干化疗的有效替代。

2021-10-14

超级抗原诱导调节T细胞研究中取得进展

超级抗原分子可高效激活T细胞,对肿瘤产生免疫杀伤和免疫监视,是一种理想的免疫抗肿瘤候选药物。但是,T细胞的过渡激活可能诱导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Tregs)产生,这是免疫抗肿瘤药物开发需揭示和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生态课题组,依托“沈阳市超级抗原研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超级抗原理论研究和免疫抗肿瘤新药研发,取得了系列研

2021-09-29

研究揭示胞内致病聚集态蛋白质的极性异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宇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刘晓静、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磊、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高振明合作,通过发展对蛋白质错误折叠与聚集敏感的溶剂致变色荧光探针,定量测量了胞内多种致病蛋白质的内部极性微环境。该工作揭示了聚集态蛋白质在微结构与种类上的极性差异性,并建立了蛋白质聚集态极性与其致

2021-10-01

研究揭示鸟类眼色多样的遗传与演化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罗述金课题组与中科院动物所邹征廷课题组在PLoS Genetics上合作发表论文,通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鉴定出决定家鸽眼色多样性的基因SLC2A11B,其功能缺失突变导致虹膜缺乏黄色形成白眼性状,并在家鸽驯化过程中长期受到人工选择。SLC2A11B与部分鸟类蓝或棕黑眼色相关

2021-09-22

选择影响鸟类尾羽的演化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当代生物学》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敏与周忠和主导,联合美国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南京大学、临沂大学、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完成的有关鸟类尾羽演化的研究,报道了一类具有针型尾的中生代反鸟类,揭示了性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动态相互作用对鸟类早期演化的影响。反鸟类是鸟类演化中最早发生全球性辐射分异的类群,在进化树上与今鸟型类(所有现代鸟类

2021-09-21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研究发现调控玉米种子耐储与萌发速度之间平衡的新机制

种子耐储性(耐老化)和种子萌发速度是衡量种子活力的重要指标,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是未解之谜。近期,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ZmAGA1 Hydrolyzes RFOs Late During the Lag Phase of Seed Germination, Shifting Sugar

2021-10-05

研究揭示缩胆囊素受体识别配体和G蛋白选择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轶/徐华强团队、赵强团队、吴蓓丽团队、王明伟/杨德华团队和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赵素文团队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背靠背在线发表了题为Ligand recognition and G protein-coupling promiscuity of cholecystokinin

2021-09-26

研究揭示大熊猫对竹子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规律及其肠道微生物适应响应机制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PSMs)在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生态中起到重要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PSMs,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显着的促进健康的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以及心血管保护等功能。目前,对食源性黄酮类天然复合成分的整体代谢规律及其与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关于黄酮类

2021-10-01

Genome Med:机体肠道微生物组或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存在密切关联

来自梅奥诊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否会在病程中得到改善的一个重要指标或许部分就存在于其机体肠道中。

2021-09-17

​哈佛研究再添新“罪证”:这类食物可增加炎症肠病风险

超加工食品,如香肠、肉丸、薯条、方便面、炸鸡块、饼干、速食汤、碳酸饮料……是很多人喜爱,但却对健康有害的食物。之前已有多项研究发现,常吃超加工食品与乳腺癌、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升高有关。近日,一项发表于《临床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研究,为超加工食品有害健康添加

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