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 研究人员确定了影响大脑及颅面骨骼的新遗传疾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大脑,心脏和面部特征的发育延迟和畸形。这种名为连锁特异性去泛素化缺乏引起的胚胎缺陷综合症(LINKED),是由OTUD5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该突变干扰了胚胎发育中的关键分子步骤。研究结果表明,新发现的分子机制可能对人类发育至关重要。这些信息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常见和罕见的此类疾病,并改善患者护理。
施一公院士联合创立的公司诺诚健华首款抗癌药获批上市
2020年12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奥布替尼片(商品名:宜诺凯)上市,适用于治疗:(1)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2)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此前
《科学》:施一公团队揭示剪接体的复合结构以及催化机制
mRNA剪接是基因转录以及蛋白质翻译过程的关键一环,其中mRNA前体(pre-mRNA)的剪接是通过剪接体(spliceosome)实现的。剪接体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核糖核蛋白 “机器” ,在每个剪接循环中,剪接体都要经历四个连续的阶段:组装、活化、催化和拆卸。
千面新原力:千名科学家及企业家共话生物医药未来
孩子们。担当着行动教育基金会,健新原力董事长、图书《大健康通识课》的作者余国良博士以及图书出品公司悦海传媒将在新原力论坛的平台上,进行公益售书捐赠仪式。余国良博士承诺将其所得版权全部捐赠给“班班有个图书角”青少年阅读公益项目。出品人于丽娜女士承诺每销售一本图书也将代表出品机构向同一公益机构捐款1元。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覃树勇与百华协会前主席兼公益负责人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及一堂公卫课在武汉顺利召开,华大智造助力打造公卫防控体系建设"湖北样板"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现场(摄影记者:高勇)9月24日,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顺利召开,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举办的最高规格的生物产业峰会。钟南山、李兰娟、王福生、张定宇等多位抗击疫情的院士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就疫情防控形势作出最新研判,并对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作出最新解读。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理事长杨焕明,以及华
新医保政策下医院须做好三方面工作
自1988年,中国政府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以来,由于固有的社会治理结构,就顺理成章形成了基本医疗保障三足鼎立局面,最终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由人社部门管理,新农合由卫生部门管理,统筹层级分别由市县两级实施,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不统一。随着三保并行的日益持久,部门
施一公等获百万大奖!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公布
8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于2019年1月1日启动,经过推荐、有效候选项目评审、国内外同行专家通信评审、正式候选项目评审和理事会终审等几个阶段,最终产生5项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6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奖励科技成果,每个奖项每
卫健委最新方案 卫生院、村卫生室公卫分工确定了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目前在全国各地正处于“如火如荼”的探索期,该项建设是推进分级诊疗的主要手段。卫生院、村卫生室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其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不过,大部分县域医共体都存在未全面将县镇村全面连接起来,未实行有效的统一管理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为基层医生带来的效益并不明显,反而有些任务逐级分配后,加重了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工作负担。近日,广东省卫
施一公“开学第一课”火了
4月19日,西湖大学微信公号发布了校长施一公的“开学第一课”演讲视频。虽然此次“开学第一课”是专门为中学生设计的,但发布后半天时间浏览量即超过10万,微信朋友圈里也引来诸多好评。施一公“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在“第一课”中,施一公首先和大家分享了最想对学生们说的8个字——独立思考、尊重科学。随后,施一公从科学史的维度,讲述了科学发现之美,分享了他从事科学研究
卫健委发文:做好地方病管理工作 可获公卫补助
12月1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地方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和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根据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满意度绩效评价后予以相应的补助。做好地方病管理,可获公卫补助今年9月,国家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基本公卫新增19项内容,其中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