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电镜+清华大学=7篇Cell、Nature、Science | 附施一公院士最新综述
每天关注Cell、Nature、Science(合称CNS)等顶级期刊是小编的日常工作之一。近两年,小编发现,除了“魔剪”CRISPR,冷冻电镜也是这些期刊的“常客”。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而清华大学无疑是这一领域的“领军者”之一。“冷冻电镜+清华大学=CNS”这个公式虽有点夸张,但也不是毫无根据。
施一公:科技创新需要责任和勇气
昨天(8月14日)晚间,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在“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式上做主旨演讲,全文如下:亲爱的青少年同学们:首先,作为一名身处科学研究一线的科学家,我热烈地欢迎大家前
施一公在《科学》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这是第二次!
2016年7月22日,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施一公研究组于《科学》(Science)杂志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发表两篇长文(Research Article),题目分别为《酵母剪接体激活状态3.5埃的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Activate
Nature子刊:癌症预后良好的指示分子也具有“黑暗面”
近日,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过去20年里一直被认为作为肿瘤预后良好的指标分子或许也有其阴暗的一面。这种名为p21WAF1/Cip1(简称为p21)的分子通常和主要的肿瘤抑制分子p53直接相关,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其可以给医生们一种提示来指示患者癌症预后良好,即p21的存在就表明,p53肿瘤抑制子会导致侵入性较小的肿瘤出现。
患者持续施压 FDA对Sarepta DMD新药能否网开一面
杜氏肌营养不良是美国医药产业界最重视的罕见疾病之一。然而,近年来美国FDA却迟迟未能批准新药的上市,导致该领域临床治疗方法的严重短缺。本周一,美国FDA专家委员会将对Sarepta公司的相关产品eteplirsen加速审批申请进行审批,将这一问题再度推上风口浪尖。
施一公不再担任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
据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经不再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新任院长为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伟。2009年9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成立,由施一公教
施一公团队的85后清华女博士:4篇SCI论文 影响因子累积破百
杭婧,清华大学医学院2012级直博生,师从施一公教授,研究方向是剪接体领域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她共发表SCI论文4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上发表文章一篇,在《科学》上发表文章两篇,影响因子累积破百。
施一公谈学业抉择:做事情全凭兴趣并不靠谱
“如果您当年被保送的是其他专业,您还会继续研究生命科学吗?”3月19日,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在北京举行颁奖活动暨青少年生命科学普及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