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实时”转录组学揭示果蝇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免疫防御机制
此前研究发现,通过将致癌的RasV12细胞注射到成年雄性果蝇中,会在经过几天的滞后期后大量繁殖,并导致2至3周后果蝇死亡。针对这一现象,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Jules A. Hoffmann团队等人对细胞注射期间的转录组特征进行了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上。
eLife:新型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技术或能发现与癌症发生相关的关键通路
2021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范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技术,其或能帮助揭示80%-90%的肿瘤是如何生长的。这种新方法能够检测一种特殊的遗传开关,而该开关能诱导持续性的细胞分裂(癌症开始的标志物)。CRISPR是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
距今9500-1800年山东地区人群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获进展
近日,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团队、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导,联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合作完成的关于距今9500-1800年前的山东地区先民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成果。此前,对距
两篇Nat Genet:科学家对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诱发人类疾病的病因!
2021年3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两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或能揭示人类疾病的病因。研究者表示,iPSC或许适合帮助他们发现引发复杂罕见遗传
Science:一项里程碑式研究分析了64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结果 有望更好地理解人类遗传多样性!
2021年3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详细介绍了64个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结果,这一参考数据包括来自全球各地的人群,能够更好地反映人类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除了其它应用外,这项研究也能促进科学家们对人类疾病有遗传倾向的特定人群进行研究,并发现更为复杂的遗传突变形式
Nature 子刊:超1.8万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遗传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物菌群是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中最丰富的微生物组成部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人体许多功能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训练免疫系统,还能通过脑肠轴影响大脑情绪。通常认为,饮食和药物等环境因素在塑造肠道微生物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个体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超过80%的现象无法解释,这意味着或许
Nature:全基因组加倍赋予肿瘤细胞独特的遗传弱点
2021年2月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对发生全基因组加倍(whole genome doubling, WGD)的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对构成人类组织大部分的正常细胞来说却不是必需的蛋白。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2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hole-genom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番石榴维生素C合成和果实软化遗传基础
番石榴(Psidium guajava)是桃金娘科的重要果树,主要产于美洲和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它因适应性强、容易栽培,产量高,且富含维生素C(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而广受欢迎,被誉为“热带苹果”。番石榴果实是重要的天然维生素C来源,但其维生素C合成的遗传基础却少有研究。桃金娘科是植物果实类型演化研究的重要模式,兼有肉质的
科研人员完成染色体水平青虾全基因组图谱拼装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傅洪拓研究员团队与华大海洋研究院石琼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了染色体水平青虾基因组图谱拼装,该项工作是青虾和虾蟹类基因组研究的重要突破。研究团队依托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青虾种质资源和功能基因挖掘(D2015-16)”等项目的资助,对青虾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拼装。由于青虾基因组约为4.
从单细胞转录组中解析出人类肿瘤中的拷贝数和克隆亚结构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Nicholas E. Navin团队开发出新方法,可从单细胞转录组中解析出人类肿瘤中的拷贝数和克隆亚结构。该研究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研究人员表示,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类肿瘤。然而,将肿瘤微环境中的正常细胞类型与恶性细胞区分开并解析肿瘤内的克隆亚结构仍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