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物种形成顺其自然

跨越基因组的基因流在物种形成期间持续发生着,这意味着物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持续地分化。

2013-11-14

The Plant:李云海等植物种子大小调控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The Plant Journal在线刊登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aternal control of seed size by EOD3/CYP78A6 in Arabidopsis thaliana,”,文章中,作者在植物种子大小调控的机理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

2012-02-10

ZooKeys:在哥斯达黎加发现食竹植物虱子新物种

2008年期间的几个时期的野外工作已经导致在哥斯达黎加的高海拔地区"慕耶德山"上发现食竹植物虱子新物种。这一发现是由于线粒体DNA的分子数据分析而造成。所收集的记录已经增加了植物虱子(全世界最危险的农业害虫之一)的整体认识,这些虱子来自具有超过20%虱子的地区。 这项研究发表在开放期刊ZooKeys上。 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也就是植物虱子也属于的节肢动物在热带地区大量存在。

2012-11-18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严重威胁安第斯山脉物种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最新研究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成百上千稀有物种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 科学家们对山脉中的哺乳动物、鸟类及两栖类动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重新整理与分析。“研究发现,80%的稀有物种缺乏有效的保护,而这些物种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环境学家珍妮弗·斯文森(Jennifer Swenson)称。

2015-02-16

Science:从宏基因组数据中分离出单个物种基因组序列

从由细菌、古细菌和病毒组装的错综复杂宏基因组DNA序列中,研究人员获得一种神秘的广古菌的整个基因组序列。图片来自Vaughn Iverson/华盛顿大学。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译者注:也常译作环境基因组学)就是取样---一勺泥土或一杯海水---然后对样品内所有DNA进行测序。

2012-11-18

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

2月7日,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7日发布报告称,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8%,达到1.6亿公顷。 报告称,去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19个为发展中国家,10个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新增820万公顷,发达国家新增380万公顷,分别增长了约11%和5%。

2015-02-15

Science:揭示免疫系统抵御外来“入侵者”的新型分子机制

2013年8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报告中,来自怀特海德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追踪一系列特殊细胞的未知运动方式,从而揭示了机体免疫系统抵御外来“入侵者”的分子机制。 免疫反应的中心就是机体免疫生发中心(GCs)的活性大小,其通常在机体的淋巴结中形成用以检测抵御外来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2013-08-10

生物技术作物种植增长迅速 透明度应加强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报告显示,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生产生物技术作物的首要国家。 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量占全球总量的52%,发达国家的种植量占48%。

2015-02-16

:发现牛肝菌新物种

牛肝菌(boletes)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不少种是世界著名的野生食用菌,部分种是有名的毒菌,多数种是树木外生菌根菌。该科真菌形态多样、结构繁杂、分布广泛、平行进化与趋同进化并存,系统亲缘关系复杂,分类困难,食用物种和有毒物种容易混淆而导致毒菌中毒。

2013-01-20

ZJLS:张亚平等宝兴树蛙复合体物种系统进化研究获进展

扩散和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海拨环境下的两栖动物长期栖息于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自身活动性较差,而青藏高原东缘山区受高原隆起影响,地质结构极端复杂,这使得居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宝兴树蛙成为研究进化和物种形成的良好材料。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