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Invasions:气候变化影响植物入侵性
人工气候室控制实验 当前,生物入侵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侵生态学尤其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相结合,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杂志Biological Invasions 刊登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入侵生态学组最新研究论文"Innate and evolutionarily increased advantages of invasive Eupatorium a
生物技术作物种植增长迅速 透明度应加强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报告显示,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生产生物技术作物的首要国家。 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量占全球总量的52%,发达国家的种植量占48%。
科学家发现扁形虫新物种:全身长60只眼睛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拥有60只眼睛的扁形虫 这一奇特扁形虫不足12mm的身体上分布着60只眼睛,非常神奇。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今天公布了一个扁形虫的全新物种。这只独特的扁形虫拥有60只眼睛,密密麻麻的长在其不足12mm的身体上,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奇怪的生物之一。
PLoS ONE:禾本科BEP分支及近缘物种比较研究新进展
BEP分支——即竹亚科 (Bambusoideae)、稻亚科 (Ehrhartoideae) 和早熟禾亚科 (Pooideae),是禾本科 (Poaceae)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近十几年以来,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BEP分支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存在争议。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支持竹亚科和早熟禾亚科具有更近缘的系统关系。
New Phytologist:喜马拉雅红豆杉的物种形成和居群演化机制探讨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导致的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以来地球上最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气候和环境,进而对该地区生物类群的起源与演化产生了极大影响。更新世以来冰期和间冰期的反复作用,进一步影响到该地区物种的分化、迁移和扩散。
澳洲发现新物种:粉红蛞蝓和肉食性蜗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澳大利亚偏远山脉地区最新发现两支新物种,体型较大的荧光粉红色蛞蝓和一种肉食性蜗牛。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卡普塔尔山脉发现一种奇特的大型粉红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主要以苔藓为食 左图是Triboniophorus graeffi蛞蝓,右图是肉食性蜗牛 栖息两种新物种的卡普塔尔山脉丛林 粉红色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肉食性蜗牛则以素食蜗牛物种为食...
:发现牛肝菌新物种
牛肝菌(boletes)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不少种是世界著名的野生食用菌,部分种是有名的毒菌,多数种是树木外生菌根菌。该科真菌形态多样、结构繁杂、分布广泛、平行进化与趋同进化并存,系统亲缘关系复杂,分类困难,食用物种和有毒物种容易混淆而导致毒菌中毒。
ZJLS:张亚平等宝兴树蛙复合体物种系统进化研究获进展
扩散和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海拨环境下的两栖动物长期栖息于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自身活动性较差,而青藏高原东缘山区受高原隆起影响,地质结构极端复杂,这使得居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宝兴树蛙成为研究进化和物种形成的良好材料。
猫每年捕杀上百亿动物致33个物种灭绝
一项研究表明,猫是美国野生动物的最大威胁之一,每年捕杀动物的数量达上百亿。 研究人员估计,猫每年造成14亿至37亿只鸟类的死亡以及69亿至207亿只哺乳动物的死亡。这些科学家们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写道:流浪猫和野猫是罪魁祸首。然而他们还说,宠物猫也参与了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宠物猫的主人们应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