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动物所等揭示褐家鼠及其姊妹种的物种分化与基因交流机制
5月8日,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健旭研究组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孙中生、赵方庆两个研究组合作,对我国褐家鼠及姊妹种——大足鼠的基因组比较研究的成果(滕花景/张瑶华/石承民等,Population genomics reveals speciation and introgression
Sci Rep: 新的非入侵式婴儿脑部代谢标记物检测方法
虽然近红外光谱(NIRS)血液动力学测量已经被证明,在调查人类大脑发育中非常有用,但婴儿的血液动力学反应功能(HRF)尚未完全了解。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oxCCO)的氧化态的NIRS测量,可能产生关于细胞内的
Frontiers in Zoology:研究发现小型老鼠用气味抑制大型老鼠而促进分布区北扩和入侵
德国动物学会主办的国际英文期刊《动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Zoology)发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行为与化学通讯实验室的研究论文,报道了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北扩和入侵,与当地褐家鼠(R. norvegicu
科学家发现新蟾蜍物种
近日,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偏远火山区发现了新蟾蜍物种。该物种栖息于海拔1000多米的火山斜坡上的浅洞中,并且科学及还在附近的树上发现了它的近亲这种新蟾蜍穿着棕色的“外衣”、体型瘦长、趾尖处张开的长脚趾以及
DA1调控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机制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是重要的农艺性状,种子和器官大小的调控也是重要的发育生物学问题。李云海研究组的前期工作表明,泛素受体蛋白DA1与两个E3泛素连接酶DA2和EOD1/BB直接互作,协同调控种子和器官大小 (Li et al.
700余种物种已感知气候变化压力
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研究称,它可能会危及700余种受威胁或濒危哺乳动物和鸟类,其中灵长类动物是受影响最严重的。这项分析评估了130项了解全球变暖对各种物种影响的研究,分析人员
迄今最诡异的生物究竟是什么物种?科学家伤透脑筋仍无定论
北京时间2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你听说过“塔利怪兽”吗?它也许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诡异的生物,有着奇怪的管状身体,眼睛长在一根细管两侧,牙齿则长在一条长而细的“鼻子”末端。该生物生活在距今约3亿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