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完成肯尼亚两种吊兰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的解析
吊兰属(Chlorophytum),是一个物种较多而又极为复杂的属,隶属于天门冬科(Asparagaceae),包含215种,6亚种,14变种,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特别在园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新一代测序技术使得基因组测序成本急剧下降,每年都有大量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信息被揭开,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系统学研究。当前,吊兰属叶绿体全基因组数据有
国际科研团队发现危害冷杉的植物病原真菌新物种
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分院林业所与瑞典、捷克的联合科研团队发现了危害冷杉的植物病原真菌新物种,最初的病灶于2006年在东萨彦岭发现,而此次发现的冷杉溃疡症状出现在其西部几百公里之外。为避免冷杉林的大面积枯死,科研团队呼吁尽快开展病原真菌新物种的研究,研究其传播状况,评估对其他针叶树种的风险。相关成果发布在“Scientific Repor
“拟南芥转录因子基因BP在调控植物种子萌发中的应用”获发明专利
拟南芥又名鼠耳芥、阿拉伯芥、阿拉伯草,拉丁文名为Arabidopsis thaliala (L.) Heynh。拟南芥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北部。在我国的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西藏、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生长。拟南芥植株较小(一个8cm见方的培养钵可种植4-10株)、生长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
高福等学者鉴定2种可阻新冠入侵的抗体,为疫苗提供结构基础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等学者领衔的一项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最新研究显示:B38和H4抗体可以阻止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域RBD与人体细胞受体ACE2之间的结合。小鼠模型试验显示,这两种抗体可降低小鼠感染后肺部的病毒载量。该研究还为疫苗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以上研究于当地时间5月7日刊发在生物预印本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A non-compet
一文带你了解免疫系统如何对抗冠状病毒的入侵!
2020年4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你可能听说过,预防冠状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拥有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但实际上最后一部分--你无法真正控制的部分--才是关键所在。专家们说,功能失调的免疫系统是导致COVID-19对老年人和某些有病史的人更致命的原因之一。但免疫系统并不总是被削弱的。有时,人体的免疫反应很强烈,但却失去了控制,
Immunity:细胞如何识别入侵的“不速之客”
最近,由波恩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TLR8如何在防御人体细胞抵御入侵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当RNaseT2和RNase2将细菌的核糖核酸(RNA)切割成具有指纹特征的小片段后,才能够被TLR8识别,并启动应对措施。目前,这一结果发表在最近的《Immunity》杂志上。
研究人员用器官芯片揭示冠状病毒如何入侵我们的身体
2020年4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为了开发出一种COVID-19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科学家们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这种病毒传播如此容易和迅速,以及为什么它侵入我们的身体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为了了解COVID-19如何进入人体以及它造成的伤害,来自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医院和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采用一种新方法进行研究,他们
病毒如何变异和跨越物种?为什么“溢出效应”变得越来越普遍
2020年4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病毒不过是寄生的RNA或DNA片段。尽管如此,它们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惊人的丰富。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种病毒,但可能有数万亿种。过去的病毒流行影响了所有生命的进化。事实上,大约8%的人类基因组是由逆转录病毒基因片段组成的。这些基因"化石"是病毒流行中幸存下来的祖先的遗留物。COVID-19提醒我们,病毒不仅对人类,
bioRxiv:发现SARS-CoV-2入侵宿主细胞得新途径:CD147-刺突蛋白途径
2020年3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型冠状病毒 (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这种疾病,这对控制疫情和病毒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近日来自我国第四军医大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项新发现,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可以通过一种新的CD1
研究人员开发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物种筛选模型
如何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是当前生态学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也是我国生态领域的重大需求之一。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恢复物种。传统研究中依靠人工经验和长时间的试种来完成此项工作,花费时间长,成功率低。基于具有相同恢复功能的物种在植物功能性状上存在一定相似性,科研人员开发了一个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物种筛选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植被恢复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