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P1降解新突破:180055精准打击肿瘤细胞且无DNA捕获效应,开启癌症治疗新曙光
本研究合成的PROTAC 180055可有效且选择性地降解PARP1、抑制其活性,无DNA捕获效应,在体内外对BRCA突变肿瘤细胞具杀伤性且对正常细胞影响小,是有前景的抗癌化合物。
Tumor Adv Sci:肿瘤囊泡携miR-485-3p伤心肌,线粒体受损加剧缺血再灌注危害
本研究发现癌症通过释放富含miR-485-3p的细胞外囊泡,抑制心肌细胞中 PPARGC1A/PGC-1α,加剧线粒体损伤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首次揭示该机制。
《细胞》:肿瘤被“坑”杀!哈佛大学团队发现全新抗癌结构,杀伤性T细胞可在里面直接杀死癌细胞
在肿瘤的周边存在一些像“月球坑”一样的位点,这些地方似乎是T细胞与癌细胞战斗的战场,会发生抗原呈递和CD8阳性T细胞杀灭癌细胞。
血管化神经免疫类器官模型助力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与药物开发
本研究构建了血管化神经免疫类器官模型,sAD患者大脑提取物可诱导其出现多种AD病理特征。经Lecanemab治疗有效果且能模拟药物副作用,该模型为AD研究及药物研发提供新平台。
新研究揭示一条神经免疫回路介导癌症恶病质中的"冷漠"
作为大脑中控制呼吸和心率等重要功能的部分,脑干中的一个结构可以作为血液中炎症信号的传感器,尤其是一种称为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子,这种分子在癌症相关恶病质中升高。
Nature: 癌细胞能够主动损害机体周围神经,引发慢性炎症,进而诱导免疫系统“叛变”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抗癌耐药机制,即癌细胞会主动损伤机体周围的神经从而引发慢性炎症,进而“教唆”免疫系统“叛变”并导致免疫治疗失败。
糖尿病治愈新希望:CRISPR基因编辑细胞在人体内分泌胰岛素,且无需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研究人员使用 CRISPR-Cas12b 基因编辑了来自捐赠者的胰岛 β 细胞以避免排斥反应,并将这些细胞注射移植到一名患有 1 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前臂肌肉中,且患者未接受任何免疫抑制药物。
从“缺血管少免疫”到“全真模拟”! Sci Adv:PDMS微孔平台构建含血管+小胶质细胞的视网膜类器官,破解眼病研究困局
研究用V型底部聚二甲基硅氧烷微孔平台共培养血管与视网膜类器官,成功生成含血管、小胶质细胞且具内血-视网膜屏障特征的模型,为视网膜血管病研究和临床应用铺路。
Anal Chem:免疫磁珠结合mRNA定量技术灵敏度远超传统方法,为疾病诊断添利器
本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内的信使核糖核酸可作为理想标志物,建立的免疫磁珠细胞外囊泡信使核糖核酸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富集和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现有方法,为相关研究和疾病诊断提供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