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研究者揭示HSPA8作为ETV4的辅助激活剂是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

肝细胞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虽然大约50%的肝癌患者接受了系统治疗,但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5年总生存率(OS)远不能令人满意,其详细机制尚不清楚。

2023-08-09

免疫学项目或影响最大,拜耳细胞治疗业务部门裁员12%

为了将资源集中在某些重要项目上,德国制药公司拜耳的细胞治疗业务部门 BlueRock Therapeutics 于

2023-08-22

科研人员发现克服肿瘤免疫耐受增强免疫疗效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于海军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Nanovesicles loaded with a TGF-β receptor 1

2023-06-23

PNAS:娄继忠/许琛琦/陈伟合作揭示T细胞激活过程中TCR微簇的动态调控机制

该研究发现了TCR通过内置的基于CD3ε/Lck的一套自编程的聚集以及解聚的机制来调控T细胞激活,从相分离的角度阐释了TCR信号通路敏感性以及快速性的分子机制,并且进一步的丰富了TCR基于Csk的负调

2023-07-13

ACS Nano:李亚平团队构建三元协同纳米粒,攻破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抑制网络

研究团队首先合成了pH敏感的两亲性聚(β-氨基酯)衍生物,并用其构建了共递送MDSC抑制剂恩替诺特(ENT)和PD-1/PD-L1抑制剂BMS-1的胶束(BEM)。

2023-09-18

Nature子刊:赵海艳/邓增钦团队解析猴痘病毒免疫逃逸蛋白作用机制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正痘病毒中高度保守的免疫逃逸蛋白M2通过形成多聚体增强其和T细胞协同激活因子hB7.1/2的结合力(avidity),有效地阻断CD28与hB7.1/2互作,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的病毒

2023-09-04

JCO:3期临床试验表明与单纯化疗相比,PARP抑制剂加免疫治疗可降低子宫内膜癌进展的风险

在一项新的3期临床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与单纯化疗相比,使用抗PD-L1单克隆抗体德瓦鲁单抗(durvalumab)的免疫疗法可改善新诊断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

2023-10-23

也从最新JAMA Oncology综述,看晚期肝癌免疫联合治疗选择,延长 OS 才是唯一要义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全方位剖析了我国肝癌流行病学数据[1]。虽然「肝癌大国」属于老生常谈,但这篇综述中的两个数据还是非常发人警醒。

2023-09-08

JITC:科学家发现能预测癌症患者接受免疫疗法发生毒性作用的关键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新型的T细胞参数,其或能帮助肿瘤学家预测哪些患者最有可能出现免疫疗法毒性,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开发针对多种类型癌症的新型疗法。

2023-08-23

狙击肿瘤转移,肖海华团队开发新型纳米颗粒,将光动力疗法与免疫疗法双效合一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靶向mTOR信号通路可以为抗癌药物提供一个有前景的靶点,纳米颗粒通过局部产生氧化应激和诱导免疫反应,为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和肿瘤复发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