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种崭新的单克隆抗体技术

今年5月份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文章A proteomics approach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loning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from serum介绍了崭新的抗体开发平台:NG-XMT™ 技术,它利用蛋白质组学,通过

2012-11-18

Nat.Genet:我国成功克隆PKD致病基因

近日,《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应用先进的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8个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简称为PKD)家系中发现PRRT2基因上存在3种截短突变,并成功克隆了家族性PKD的第一个致病基因PRRT2,这对揭示疾病分子发病机制以及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12-11-18

Nat Commun:北极海冰减少或影响驯鹿繁殖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报告说,北极海冰减少有可能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而这又会直接影响草食性动物种群是否能够成功繁殖。 过去曾有人提出,因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而发生的海冰减少会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Jeffrey Kerby和Eric Post使用了为期11年的一个时间段中有关西格陵兰的气温和海冰多少的数据。

2013-10-20

Nature Communications:防卫与繁殖之间的平衡

经常,任何一种特征的期望水平都处在过多和缺乏两个极端的中间。不过,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模拟研究却显示,一个个体的最佳生存状态可能会稍微倾向于“过多”这个极端。这一发现有可能解释自体免疫疾病是怎样演化和怎样被保持的。该发现的一个例子见于患自体免疫疾病的个体:它们能有效地防范敌人,但却是以同时攻击健康的组织为代价的。

2013-07-11

The Rangel Journal:不同潜水埋深对骆驼刺克隆繁殖特征的影响

克隆繁殖是极端干旱区植物繁殖最普遍的繁殖方式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降水极端稀少的地区,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 )是这一区域荒漠--绿洲过渡带上的主要建群种植物。

2013-10-24

Nature:单克隆抗体在HIV治疗中的应用

本期两篇论文在灵长类模型中对新一代广谱强效抗HIV-1单克隆抗体(mAbs)进行了测试,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2013-12-02

Nat.Gen:刘静宇等成功克隆颅内钙化疾病致病基因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刘静宇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学教授领衔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成功克隆颅内钙化疾病的致病基因。2月1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首次向世界披露了中国科学家在颅内钙化疾病研究中取得的新突破。

2012-11-18

J Virolo Methods:黄忠等研发出针对肠道病毒EV71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日前,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黄忠课题组关于成功制备针对肠道病毒EV71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最新研究成果。 肠道病毒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手足口病是常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性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脑炎、肺水肿以及瘫痪等严重神经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2012-11-18

国内首批转基因克隆猪在江苏省诞生

日前,江苏省异种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培育成功首批转基因克隆猪,标志着我国开展异种器官移植迈开了实质性步伐,未来将有望实现为人类定制器官。该实验室拥有一支由一名院士、2名“**计划”学者领衔组成的核心的科研团队,建成后将繁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作为潜在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的基因敲除及转基因克隆猪2-3种,培育aGT敲除CD46转基因猪100头,深入推进心脏、肾脏、肝脏等大器官的临床试验。

2013-01-05

Nat Methods:研究发现植物的自我修复及繁殖现象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技术,通过活体植物组织内的荧光可测量与定位基因和细胞的活动。相关论文4月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Methods》上。 这项用荧光自动测量和定位活体植物组织细胞活动的新技术,有助于改善合成生物学的核心计算机模型,努力设计出生命系统。 某些植物具有高度复杂的遗传及细胞网络,这些网络构成了巨大的相互作用网络。

201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