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 快速检测支原体的核酸扩增技术在生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批次放行测试中的应用
支原体属于细菌,但它们缺少细胞壁,这使得它们比传统的细菌更加“形态多变”。鉴于支原体在细胞形态上的可塑性和较小的细胞尺寸,它们能够通过0.1微米的除菌过滤器。它们普遍存在于人类、动物和植物中,因此生物制药生产过程或研发中使用的任何来自动物或植物的原料潜在地含有支原体。此外,一些支原体甚至能够通过形成生物膜在环境中长期存活。因此,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细胞培养原材料是它们的潜在污染源,加之生物反应器
聚焦单克隆抗体药物产品研发新进展
抗体是由机体效应B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其能协助免疫系统鉴别、中和抗原或其它外来物质。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先建立了杂交瘤技术,该技术能通过体外持续培养骨髓瘤细胞,融合可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再次经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苷筛选及克隆化得到大量单克隆细胞株,这一技术为后期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图片来源: mrgscience.com自从1986年全球第一个鼠
科学家绘制造血干细胞扩增组织的3D转录组图谱
血液系统中贮藏着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成各种血细胞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称为造血干细胞,它能够维持机体长久造血和组织稳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干细胞来源不足成为限制该治疗广泛应用的瓶颈。因此,造血干细胞的发育,尤其是造血干细胞扩增的研究备受关注。然而,现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细胞群体或关键因子的“线性化”或“平面化”解析,缺乏全面“立体化”的分析。从系统生物学角度解析
Inovio的DNA编码单克隆抗体平台取得重大进展,启动首项人体试验
通过与威斯达研究所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Inovio Pharmaceuticals, Inc. (NASDAQ: INO)今天宣布启动其DNA编码单克隆抗体(dMAb?)技术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首项人体研究。除了证明安全性和耐受性外,在这项关于INO-A002的1期剂量递增研究中,治疗从低剂量开始,然后增加剂量。当直接输送到体内时,由设计的合成dMAb提供的遗传指令可使人体细胞成为制造
周口师院:从水稻中克隆出提高水稻抗旱抗盐能力的基因
近日,周口师范学院唐跃辉博士带领该校的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植物逆境研究课题组,从水稻中克隆获得了响应干旱和盐胁迫的基因,该基因能够提高水稻抗旱抗盐的能力。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科学前沿》。据悉,中国占到全球盐渍化总面积的1/10,且呈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不合理的耕作及工业加重了土壤次生盐渍化,成为限制植物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植物的干旱和盐
新型扩增技术搭配NK细胞疗法,这家以色列公司1期临床结果积极
NK细胞,又称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是白细胞的一种,在免疫系统的抗癌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T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已经在血液肿瘤领域大放异彩。然而,由于制备功能细胞等问题,NK细胞在临床环境中的适用性受到了限制。总部位于以色列的Gamida Cell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基于烟酰胺(NAM)的细胞扩增技术,应用于产生高功能性NK细胞。先前研究表明,与正常N
中国科学家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都拥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即“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生物节律紊乱与睡眠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糖尿病、肿瘤、以及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小鼠和果
油菜种子含油量调控基因首次被克隆
1月28日,《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最新成果。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了农作物种子性状的第一个细胞质调控基因orf188,并揭示了该基因调控油菜种子高含油量的作用机制。该成果为油菜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了新途径,为育种过程中杂交母本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农作物不同类型细胞质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含油量是油菜产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5只基因编辑猴子作为生物节律紊乱动物模型
2019年1月30日/生物谷BIOON/---2019年1月24日,在两篇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上的论文中,中国研究人员克隆出5只基因编辑猕猴。这两篇论文的标题分别为“BMAL1 knockout macaque monkeys display reduced sleep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和“Cloning of a Gene-
世界首批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诞生
2019年1月24日/生物谷BIOON/,继2017年底在国际上率先攻克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核克隆这一世界性难题、成功诞生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第二个克隆猴“华华”之后,中国科学家又经过努力,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方法,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5只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敲除的克隆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