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大脑AKT3基因突变易致侧巨脑症
近日,哈佛医学院儿童医院的研究者发现仅仅大脑组织的突变可引起侧巨脑症(HMG),这种侧巨脑症也就是一半大脑增大以及功能失调,最终导致智障以及严重癫痫症。研究者的这项研究刊登在了4月12日的国际杂志Neuron上,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和模板。
Plant Cell:焦雨铃等侧生分生组织的激素调控研究获进展
植物的分枝产生于叶腋处形成的侧生分生组织所形成的侧芽。虽然对侧芽的休眠与伸长研究在近年内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对侧生分生组织如何产生还了解不多。
Stroke: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物能降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
最新的证据提示现有最好的药物治疗可能足以预防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的发生。如果真是这样的,那么确定治疗所降低的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英国圣乔治大学卒中与痴呆研究中心的Alice King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27日的Stroke杂志上。结果发现:抗血小板治疗和血压控制是降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短期卒中和心血管风险的最重要因素。
AHA2012:运动对外周动脉疾病血管重建有益
根据上周美国心血管协会(AHA)在2012科学会议上发布的随机研究可知,依据间歇性跛行患者功能恢复结果和生命质量,洛杉矶CA-A项目即每周两次,每次一分钟监护下运动与血管重建有同样的作用。 Farzin Fakhry博士(Netherlands鹿特丹的Erasumus医疗中心的博士)在会议上说道,除此之外,两种干预手段同时维持7年对患者同样有效。
Stroke: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后的MR-DWI阳性病灶数有助预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后症状性缺血并发症(症状性缺血并发症SI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微血栓(根据MR的弥散加权图像,即MR-DWI阳性进行判断)的危险因素,以及MR-DWI阳性,即DWI(+)与SIC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此,韩国Yonsei医学院Severance医院影像科的Byung Moon Kim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29日的Stroke杂志上。
PLoS ONE: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蛋白错误折叠的新机制
2013年5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蛋白质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神经蛋白,其在维持适当的脑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 脑部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被称为“缠绕疾病”,因为上述疾病的特点是错误折叠的蛋白缠绕、聚集在大脑中。 近日,科学家们发现一个不寻常的氨基酸--BMAA能插入到神经蛋白中,使神经蛋白发生错误折叠和聚合。
PLoS ONE: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一定作用
2013年9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Buffalo大学研究员发现在“坏”胆固醇导致人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干细胞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早期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动物模型中发现,高水平的LDL(“坏”胆固醇)通过刺激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生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HMG:罕见的遗传突变或可引发个体患严重的脊柱侧凸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道中,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引发儿童患脊椎S形曲折的遗传风险因子,这种疾病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
PLOS ONE:研究揭示肺动脉高压导致心脏衰竭的机制
Actelion在美国推出肺动脉高压新药Opsumit
2013年11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Actelion公司11月4日宣布,在美国推出Opsumit(macitentan,10mg),该药为每日一次的口服片剂,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PAH),以延缓疾病进展。Opsumit是Actelion公司PAH药物Tracleer的继任者,Tracleer将于2015年失去专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