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中国研究发现转基因作物有益农业生态系统
中国陕西省大荔县一片农田栽种的转基因棉花。这种棉花能够产生一种对害虫具有致命性,同时对人类无害的毒素。 英国《卫报》报道,中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转基因农作物能够防治害虫,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增加捕食性益虫数量,同时让周围的非转基因农田受益,进而让整个农业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此项研究为期2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进行,所涉及的农田面积达到150万平方公里。
日将投资开发“健康”型农作物品种
新华社东京1月6日电迄今人类改良农作物的品种大都以抵抗病虫害和提高产量为目的,而日本农林水产省正在研究支持开发更“健康”的农作物新品种,如不易使血糖值升高的稻米,含有可减少中性脂肪成分的大豆等。
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首次批准以农作物遗传改艮获取碳信用额的ARCADIA (阿凯迪亚) 方法学
——利用具有氮高效利用率的农作物种子减少施肥量、降低氧化亚氮排放—— 阿凯迪亚生物科技公司 (Arcadia Biosciences, Inc.) 是一家农业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有利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技术和产品。
秘鲁禁止转基因作物法规正式生效
上周,秘鲁一项有关禁止使用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规正式生效。上月,秘鲁邻国玻利维亚也推出了一项新法规,同样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秘鲁成为新近禁止转基因作物种植和使用的国家之一。 秘鲁暂停种植转基因作物已达十年,在2007年,秘鲁安第斯山脉库斯科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保护马铃薯的遗传多样性和文化的独特性,通过了一项禁止种植运输和销售转基因作物的法令。此项法规正是根据该地区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法令而诞生的。
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世界排名第三
据阿根廷当地媒体2月25日报道,根据转基因作物促进机构"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 (Isaaa)近期的一项研究报告,最近17年以来,转基因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追捧,经过基因改良后的种子播种面积增加了100倍。该报告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达1.7亿公顷,而1996年这项技术刚进入实际应用时的种植面积仅170万公顷,转基因已成为近年来国际农业领域广为接受和推广的种植技术。
Curr Biol:植物"营养基因"——给农作物种子增产与食品安全带来希望
华威大学(又称沃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个"营养基因",这个基因控制营养素从植物到种子的转移--这是可以帮助增加全球食物产量的关键一步。 本研究,由华威大学主持,并与牛津大学及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公司Biogemma合作,已第一次确定一个名为Meg1的基因,此基因在玉米植株中调节从母代到子代的最佳营养量。
生物基因工程“农作物育种”与中国危局
生物基因工程是指把人工改造过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用作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或食用蛋白质或次生代谢物并加以应用。 生物基因工程目前有三大用途,分别为“基因治疗”、“农作物育种”和“基因武器”。 其中,“农作物育种”的成果,是育出了一批转基因作物,它们中可以携带其他生物的基因片段,主要应用的是细菌的基因片段,针对特定生物或环境,表达特定性状,目前实现了目的,是杀虫和耐受农业化学品(如除草剂)。
拜耳作物科学扩大蜜蜂研究
在人类消费的食物中有三分之一需要蜜蜂进行传粉,因此蜜蜂种群的不断减少应引起每一个人的关注。今年美国农业部发布蜜蜂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多个因素对蜜蜂种群的下降起作用,其中包括寄生物和疾病、遗传学因素、营养不良和农药暴露。报告特别强调,除了需要加强合作和信息共享之外,还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农药带来的风险。 在该报告发布的同时,拜耳作物科学北美蜜蜂保健中心正在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破土动工。
2013年肆虐的棉铃虫继续为害巴西作物
整个巴西的大豆种植户都得到相关部门的提醒,在作物发芽之后不久,需要警惕食叶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侵害作物。棉铃虫胃口很大,能以包括大豆、玉米和棉花在内的超过180种不同的植物品种为食。 自2013年初,在巴伊亚西部首次发现棉铃虫之后,截止目前,在此地区此害虫造成的损失预计已达20亿巴西雷亚尔。由于棉铃虫在巴西刚出现不久,所以巴西现有的登记农药品种都不能控制该害虫。
农科院专家:通过外形辨别转基因作物纯属忽悠
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夏季产的胡萝卜是转基因、转基因的土豆削皮后不变黑、细长又很亮的大米值得警惕……近日,不少关于如何通过外形辨别转基因作物的文章在网上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