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浙大开发出电子鼻或可诊断帕金森

  PD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需要患者的临床体征、超声检查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才可以确诊。几年前,科学家发现一位名叫Joy Milne的女性可以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身上可以“嗅出”帕金森病,一度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从那时起,研究人员一直试图制造一种可以通过人体皮肤散发的气味来诊断帕金森的设备。近日,来自浙江大学等研究机构在国际知名期刊AC

2022-03-08

Alzhe & Deme:科学家开发出新型血液检测技术 或有望作为阿尔兹海默病的新型诊断工具

来自肯塔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技术,其或能在患者机体出现任何疾病症状前识别机体大脑中的阿尔兹海默病改变,这或许就能帮助在患者出现任何记忆丧失之前使用预防性的疗法进行干预。

2022-03-15

血浆外泌体中的非编码RNA CircLPAR1作为结直肠癌诊断的预测指标

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世界估计有超过190万例新的结直肠癌病例和93.5万人死亡。虽然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粪便检查等方法已应用于临床,但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仍具有挑战性。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

2022-02-24

COVID-19与败血症合并感染:先进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影响

快速诊断对于识别并确诊此类感染、进而尽快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但由于COVID-19具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准确区分具有共同临床特征的合并感染(如败血症)会存在难度,因此,对COVID-19患者的合并感染进行快速检测、准确识别致病病原体以开展有效治疗非常重要。

2022-02-18

Cell子刊:利用患者衍生性心肌细胞在体外模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衍生自一名患有称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的遗传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心肌细胞在实验室中生长时不能正常收缩,而替换一种造成这种影响的突变基因可以修复这一缺陷。

2022-02-06

JAMA子刊: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低危人群常规筛查肺癌,会导致过度诊断治疗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19%,是全球的头号癌症杀手,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就是肺癌早诊早治的关键,筛查能从整体上降低肺癌病死率[2]。2021年版《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就推

2022-02-21

罗氏明星诊断产品F1CDx获美国FDA批准:筛查适合Keytruda治疗的MSI-H实体瘤患者!

MSI-H是指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肿瘤中,DNA修复机制存在缺陷。

2022-02-22

CGH:科学家识别出一种有望帮助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蛋白

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对日本和白人患者进行跨种族分析中发现了一种用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潜在诊断标志物,这一研究发现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非侵入性的血液诊断技术,从而帮助识别患者并确定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

2022-02-14

Science:揭示线粒体脱落线粒体外膜应对感染引起的应激机制

在确定弓形虫感染是一种诱发线粒体外膜重塑和SPOT脱落的自然应激后,这些作者接下来剖析了这些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发现,分泌的效应蛋白TgMAF1将宿主细胞的线粒体外膜与寄生虫空泡膜捆绑在一起,这是SPOT形成所必需的。TgMAF1导致了感染期间线粒体蛋白数量的减少。

2022-01-17

Protein & Cell:核孔复合体外环结构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孙飞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张传茂课题组等,在爪蟾核孔复合体外环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最新成果。相关研究成果以 structure of the outer rings of the Xenopus laevis nuclear pore complex obtained by cryo-EM and AI为题,在线发表

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