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帕金森病临床治疗新突破:靶向脑

近日,来自浙大附属第一医院的章京团队发表在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上的一篇论文中,阐述了一种新的潜在的PD治疗方法。他们通过一种靶向脑肠轴的抗AD药物&m

2023-09-07

研究发现花生四烯酸促进放射性损伤发生

放射性肠损伤(Radiation-induced intestinal injury)是腹盆腔及腹膜后肿瘤放疗时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发病率约80%),严重时或导致放疗中断并危害健康,但目前临床尚无放射性

2023-09-13

重庆医科大学团队发现,膳食高果糖摄入会通过菌代谢增强蛋白糖基化修饰,促进肝细胞癌进展

近期,重庆医科大学团队在《细胞·代谢》杂志上发表论文,发现了果糖促进HCC进展的新机制。

2023-10-19

Nat Commun:揭示锌在人类炎性病发生和“肠道泄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来自复旦大学儿童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微量营养素锌和肠道中的一种传感器蛋白之间的神秘关联,这或许有望帮助预防和管理一系列人类肠道疾病,比如炎性肠病等。

2023-09-14

J Proteome Res: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一种针对人类炎性病的低侵入性测试手段

来自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患有上述两种疾病的患者机体中抗体上所附着的糖分子链或许并不相同,这或许有望某一天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简单的基于血液的诊断测试技术。

2023-09-12

Nature Aging:华中科技大学史岸冰团队揭示衰老影响屏障完整性的机制

研究团队表示,该药物确实降低了葡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水平,但最终的治疗效果是隐性的。这项临床研究设计和执行得非常好,而药物未发挥治疗作用

2023-09-01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靶向EZH_005/hnRNPA1/Gprc5a轴可能是I/R损伤的潜在治疗策略

肠缺血/再灌注(I/R)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临床问题,可导致肠道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虽然急性肠缺血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通常是可以逆转的。

2023-09-14

构建仿生膜化人工细胞方面获进展

液-液相分离形成的凝聚液滴因类细胞质的内部环境、选择性富集分子的性质和动态的组装能力,被广泛用作人工细胞(器)进行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中广泛存在的无膜细胞器是液-液相分离形成的凝聚液滴。它的形成

2023-07-06

Microbiome:复旦大学赵兴明团队揭示人类四种真菌“型”结构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赵兴明教授在 Microbiome 期刊发表了题为:Enterotypes of the human gut mycobiome 的研究论文。

2023-08-14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纳米芯片可以对小鼠和人类器官进行高水平的基因组编辑

类器官是来源于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ASCs)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自组织三维培养系统。它们比传统使用的二维免疫细胞系更真实地概括了其原始上皮组织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