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多吃西红柿或能降低高达50%患皮肤癌的风险
2017年7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对小鼠研究发现,每天摄入西红柿或能降低一半小鼠皮肤癌的发生,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进行营养干预如何改变个体患皮肤的风险。图片来源: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研究者表示,每天让雄性小鼠摄入含有10%西红柿粉的食物,持续
研究发现口服维生素 D 能促进晒伤皮肤康复
维生素 E 被认为有修复晒伤皮肤的作用,而现在研发人员发现维生素 D 也有助于皮肤康复。在凯斯西储大学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口服维生素 D 实际上可以促进皮肤康复,但需要服用大量维生素 D。这项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最初在 20 名测试对象身上进行,研究人员利用小的紫外灯射照射晒伤他们的手臂内侧。在一小时内,他们分别服用了安慰剂,或 50000、100000 或 200000IU 的维生素
皮肤创口贴将成为流感疫苗给药新途径
2017年7月3日/生物谷BIOON/---未来,流感疫苗的可能会通过一个小而多刺的创口贴给药。近日,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可降解的微型流感创口贴给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较于传统的针刺注射流感疫苗,将流感疫苗涂抹于具有100个微型针头的创口贴上,再将创口贴压在手臂通过100个微型针头给药的方式极大程度地减轻了接种疫苗的痛苦。 这次试
一种来自父亲遗传的皮肤病
名古屋大学研究确定了一名患有全身皮肤病的表皮葡萄球菌病患者,该病由她父亲以较温和的表皮痣遗传为种系突变而形成。来自患者的基因组DNA的分析揭示了角蛋白10基因的突变,其与在父亲身体上从增厚的皮肤斑块获得的细胞中观察到的突变相同。评估这种疾病的传播风险可使受影响的夫妇接受遗传咨询。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合作揭示了马赛克皮肤疾病的父——女遗传作为导致全身皮肤病的精子细胞突变:与遗传咨
研究发现导致恶性皮肤癌的又一个潜在隐患因子!
氡是发展肺癌的危险因素是无可争议的。瑞士热带和公共卫生研究所(瑞士 TPH)在瑞士国家队列研究的背景下进行的新研究显示,家庭内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气体氡气也增加了发生恶性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题为“氡和紫外线暴露对瑞士皮肤癌死亡率的影响”的研究发表在科学同行评议的“环境健康观点”杂志上。它检查了氡和紫外线暴露对瑞士恶性皮肤癌死亡率的影响。该研究分析了 2000 年至 2008 年间在 20 岁
Stem Cell Rep:干细胞诱导“3D”皮肤能够治疗小鼠出生时的脊柱缺陷
2017年6月8日/生物谷BIOON/---脊髓脊膜突出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缺陷,主要症状为脊椎在出生前无法闭合,进而会导致终生的神经疾病。在最近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基于干细胞的疗法,能够生成皮肤细胞解决脊髓脊膜突出的缺陷症状。首先利用人源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生成皮肤组织,进而成功地将其转移到患有该病的大鼠胎儿中。一般情况下,患有脊髓脊膜突
研究发现抗击皮肤癌的“关键点”
一组研究人员确定了细胞中的糖改性,刺激皮肤癌的传播。其发现,出现在最新一期的“癌症细胞”杂志上,突出了与黑色素瘤争斗的目标。研究表明,FUT8是将糖岩藻糖转移到蛋白质上的酶,是黑色素瘤转移的驱动剂,当其沉默时,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实验室小鼠肿瘤的传播。纽约大学化学系教授拉夫·玛哈尔(Lara Mahal)说: “这种糖可能代表未来黑素瘤治疗干预的目标。”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也呼吁采取新的,广泛的方法来
美学者研发仿生皮肤提高感官敏锐度,可 3D 打印在皮肤上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仿生皮肤,据说不仅能让人感官一下子敏锐起来,更关键的是,这种材料可以直接3D 打印在人体皮肤上。英国《每日邮报》5 月 12 日报道,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特制打印机打印出这种柔性电子传感设备,外观如皮肤般。打印机4个喷嘴能喷出不同类型的“墨水”以打印设备各个分层。其中,底层是硅胶材质,往上依次为导电油墨制成的电极、硬币大小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能冲洗掉的牺牲层。与传统3
Nano Energy:多功能电子皮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负责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在其柔软的组织下面分布着一个庞大的传感器网络,从而实时获得温度、压力、气流等外界信息的变化。电子皮肤通过模拟人类皮肤的传感功能,能实现或超越皮肤的传感性能,在机器人、人工义肢、医疗检测和诊断等方面展现应用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展高性能的电子皮肤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具有超薄、可拉伸、多参数检测等性能的柔性电子皮肤正在引起广泛的
烟台海岸带所海洋贻贝粘蛋白基仿生传感技术研究获进展
发展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海洋生物大分子及海洋细菌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对于及时快速地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一般采用酶联免疫法、生物化学测试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等技术;对全细胞的检测,则通常需要通过细胞培养实验来完成。然而,上述方法存在仪器复杂、设备昂贵、检测耗时长等缺点,仅适用于实验室分析。在海洋环境中,贻贝可通过其足丝分泌贻贝粘蛋白,该蛋白具有优越的粘滞性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