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蛋白:从试管牛肉到苍蝇蛋白
2013年8月2日讯 /生物谷 Bioon/--自2011年10月地球人口增加至70亿以来,对人类未来的粮食安全,蛋白质来源表示担忧。各国科学家以及民间人士纷纷想出奇招应对这一危机。如下分别介绍一下科学家的思维和普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考虑。
PLOS ONE:张永莲等长链非编码RNA参与调节精子成熟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张永莲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Non-Coding RNA Involved in Sperm Maturation,”文章中,作者阐述了关于长链非编码RNA以小RNA前体分子形式参与调节精子成熟的相关工作。
RB&E:超声波可使男性精子数量减少暂时不育
1月30日,《生殖生物学和内分泌》(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称,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科学家发现向睾丸发射一次超声波可能导致精子暂时停止生产。在实验鼠身上实施的实验结果表明,声波能够导致精子数量减少。因此科学家认为,这种方式有可能导致人类的暂时不育,这也将是一种新型避孕方法。
人造光合作用革命食品与能量产量
2月17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讯,改善天然光合作用来制造新能源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资助的研究重点。可以看到我们正一步步接近瓶装太阳能或增压电工厂来产生丰收农作物。 光合作用让生物系统从太阳中获取能量并用它们来生产食物与燃料。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生物学过程之一,但是它并不是它所可能的那样有效。自然取舍导致许多重要作物中的效率不到1%,因此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耶鲁大学林海帆等揭示精子质量控制秘密
p53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示意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基因组护卫者(guardian of the genome)”如何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和可能也在很多其他细胞中进行质量控制。2012年2月16日,这项研究在线发表在《细胞》子刊Current Biology期刊上,从而为开发出新的节育和不育治疗方法提供可能,甚至为开发出对抗很多癌症类型的新方法提供启示。
PNAS:美用人体iPS细胞培育出人造血管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16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使用人体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制造出了能在实验鼠体内存活280天的人造血管。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出新的心脏病和糖尿病疗法。 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团队使用人体iPS细胞制造出了血管前体细胞,然后将这些前体细胞移植到实验鼠大脑的表面。两周后,这种前体细胞变成了功能性的血管,而且持续工作了280天。
Res:科学家发明能将水变成氢能源的“人造树叶”
这种自给的廉价人造树叶可为偏僻地方和发展中国家提供电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日研发出了第一款实用的人工树叶,可在光照下将水变成氢能源和氧气。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绿色植物,把水和阳光转化成能量,这一科研成果对生产可持续能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化学研究述评》(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上。
PNAS:人造染色体可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
近日,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称,通过研制人造人类染色体(HAC)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基因治疗中采用的病毒载体相比,HAC可以避免其无法控制基因拷贝数目,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沉默等缺点。
Science:港大等发现特殊糖链将精子绑定于卵子
科学界已经知晓,在人类卵子的受精过程中,卵子表面的一系列特殊糖分子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精子头部的蛋白质与这些糖分子完全匹配后,精子和卵子的表层才开始绑定,随后二者开始合并,精子开始向卵子内部释放DNA,卵子也就开始受精。但在绑定“前戏”发生时,哪类糖分子或者糖分子组合最关键呢?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给出了答案。
医学研究: 在人造食管研究方面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近日,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一种组织工程食管,它能抵抗机械应力,在植入到大鼠体内时能发挥功能。这项成果可能代表着在研发临床成功的生物工程食管替代品方面所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