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会将应用超级计算机开展人脑模拟研究
近日,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宣布将承担欧盟《人类脑计划》,应用超级计算机开展人脑模拟研究。该研究计划是欧盟重要国际大研究计划之一,也被称为“旗舰计划”,在未来10年欧盟将为该计划投入10亿欧元研发经费。 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尤利希中心将开发超级计算机,结合神经科学进行详细的脑神经细胞研究。该研究计划的目标是模拟人类大脑所有组件,以期更好的了解人脑各组件功能,服务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神奇人脑“发展性计时器” 可准确判断年龄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在人类大脑中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发展性计时器”,它可以在一年时间内揭示出人类的真实年龄。科学家表示,该项研究发现对于医学的研发有着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影响,并帮助科学家更加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大脑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科学家于试管中培育出“体外人脑”
“类脑”组织截面图 美国《大众科学》及英国《自然》杂志网站8月28日刊登了一项新成果:英、德、奥等国研究人员利用人类多功能干细胞在试管中培育出了一个模拟人脑的组织。这是一个立体的自组织模型,亦是迄今最复杂的“体外人脑”,但它并不是作为可替代人脑的人造器官才诞生的,而是有望用来促进神经科学和人脑早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德国科学家模拟旋转宇宙中的“时间旅行”
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我们常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时间旅行的场面,但现实中物理学家已经开始行动,他们首次演示了“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会是怎样的情景。时间旅行的可视化演示是相当离奇的画面,科学家在假设宇宙形状的基础上进行时间旅行,这一过程被认为是可行的,这可能会帮助我们理解仍然被笼罩在神秘色彩下的物质(物理定律)因果关系,为探索时间旅行的物理理论铺平道路。
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人脑“GPS”定位系统构成细胞
The 2014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with one half to John O′Keefe and the other half jointly to May‐Britt Moser and Edvard I. Moser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cell
为每对准父母模拟1万个假想宝宝 排除遗传风险
这个系统将为每对准父母模拟1万个假想宝宝。 纽约GenePeeks公司将致力于捐献精子的研究,在怀孕之前模拟女性客户的基因序列如何与那些不同的男性基因序列组合。那些更容易导致“数字宝宝”携带更高遗传病风险的捐献者将被排除掉,留下那些拥有更好基因匹配的捐献者。所有的过程都在计算机中进行,但是专家们已经提出了其中的伦理问题。
神奇类人机器人问世:模拟人类复杂肌肉骨骼结构
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贝尔格莱德大学ETF机器人研究小组机器人技术专家欧文-霍兰德近期研制出一种神奇的类人机器人-“Eccerobot”。这款机器人极为近似地模拟人类复杂的肌肉系统和骨骼结构,比如它拥有弹性的肌腱、由旋转体组成的灵活关节,并能够通过微妙的协作实现像生物体那样的真实动作。
3D打印可做的非常多,比如模拟小朋友的头骨
约翰·米拉(John Meara)医生的两只手上各拿着一个透明的白色塑料眼窝,慢慢地将两个塑料眼窝分开,展示着维奥莱特·皮特洛克(Violet Pietrok)出生时的两眼间距。接着,他又把两个塑眼窝靠近,这是19个月大的皮特洛克
PNAS:小鼠模型不能很好模拟人类炎症疾病
数十年以来,在进行人体试验之前,实验小鼠模型一直被用于确认和测试候选药物,但是一项研究发现这些模型不能准确地代表人类对炎症疾病的响应。 Junhee Seok及其同事研究了创伤、烧伤和来自例如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毒素是如何影响病人的遗传应答的。这组作者将观察到的模式与在小鼠模型中观察到的模式进行了比较。他们确定了来自这些小鼠模型的模式与人类响应模式匹配得不好,以至于这些结果看上去像是随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