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德国会将应用超级计算机开展人脑模拟研究

近日,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宣布将承担欧盟《人类脑计划》,应用超级计算机开展人脑模拟研究。该研究计划是欧盟重要国际大研究计划之一,也被称为“旗舰计划”,在未来10年欧盟将为该计划投入10亿欧元研发经费。 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尤利希中心将开发超级计算机,结合神经科学进行详细的脑神经细胞研究。该研究计划的目标是模拟人类大脑所有组件,以期更好的了解人脑各组件功能,服务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2015-03-26

新研究否定大脑不变论 称人脑终生都在发展变化

如果你最近几年一直都在关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你肯定知道研究学者在思考大脑的本质方面刚刚经历了一个大的转变。

2015-03-26

神奇人脑“发展性计时器” 可准确判断年龄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在人类大脑中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发展性计时器”,它可以在一年时间内揭示出人类的真实年龄。科学家表示,该项研究发现对于医学的研发有着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影响,并帮助科学家更加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大脑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2015-03-26

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人脑“GPS”定位系统构成细胞

The 2014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with one half  to John O′Keefe and the other half jointly to May‐Britt Moser and Edvard I. Moser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cell

2015-03-26

Cell:老鼠植入人脑细胞后变聪明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把人脑细胞植入老鼠体内可使这些动物更快学习新事物。科学家表示,他们把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发现这些人体细胞影响动物大脑的通讯能力。他们说,这一发现可能对了解人脑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人员认为,星形胶质细胞的进化可能是众多造成人类发展中更高认知功能和使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关键事件的其中之一。

2013-03-13

Neuron:李卫东等揭示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脑影响机制

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合作,日前在《Cell》子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对人大脑的影响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因迄今尚未阐明。遗传因素被视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2013-03-09

Nat Neuro:研究发现人脑中也存在网格细胞

据9月《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称,在探寻虚拟环境时,人脑会呈现网格状活动。这表明,我们身体内的导航系统即便在身体未发生物理空间意义上的移动时仍是活跃的。 先前研究认为,动物对空间的感知源于被称为空间细胞(place cell)和网格细胞(grid cell)的两类神经细胞的作用,当动物进入到环境中的特定区域时,空间细胞便会活跃起来,而网格细胞负责展示这种细胞活动的空间模式...

2013-09-22

人脑存在处理图案不规则机制

日本山口大学12日发表公报称,该校一个研究小组通过试验证实,人脑存在处理二维图案不规则性的机制。该成果有望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图像识别和图像合成技术发展。 日本山口大学时间学研究所教授宫崎真、助教山田佑树和NTT通信科学基础研究所研究员河边隆宽率领的研究小组,招募了20名成年志愿者进行试验。

2013-10-14

人脑工程引市场关注 脑疾药企受资金追捧

一则“人脑工程”科研项目获10亿欧元研究经费的消息,让A股市场上炒作之风再起,冠昊生物、复旦复华昨日均告涨停。究竟什么是人脑工程?目前的研发进度如何?我国的研究地位怎样?技术突破后会给哪些公司带来影响?记者昨日多方采访获悉,“人脑工程如果实现突破,首先将给脑部疾病诊疗带来革命性影响,包括癫痫症、帕金森综合症在内的脑部疾病的药物临床实验阶段有望大大缩短。

20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