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脑不可能是一台计算机?
人脑并不处理信息、检索知识和存储记忆。简而言之:人脑不是计算机。 一无论如何努力,脑科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都不可能在人脑中找到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副本,也不可能找到记录文字、图片、语法或其它外界刺激的副本
NeuroImage:心理所系统评估人脑功能连接组功能一致性指标重测信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静息态脑功能及人类功能连接组的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大尺度不同脑区的功能连接上,而对于局部脑功能连接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内外实验室提出了某些方法来刻画功能一致性,并且其中一些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神奇人脑“发展性计时器” 可准确判断年龄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在人类大脑中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发展性计时器”,它可以在一年时间内揭示出人类的真实年龄。科学家表示,该项研究发现对于医学的研发有着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影响,并帮助科学家更加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大脑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德国会将应用超级计算机开展人脑模拟研究
近日,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宣布将承担欧盟《人类脑计划》,应用超级计算机开展人脑模拟研究。该研究计划是欧盟重要国际大研究计划之一,也被称为“旗舰计划”,在未来10年欧盟将为该计划投入10亿欧元研发经费。 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联合会尤利希中心将开发超级计算机,结合神经科学进行详细的脑神经细胞研究。该研究计划的目标是模拟人类大脑所有组件,以期更好的了解人脑各组件功能,服务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Cell:老鼠植入人脑细胞后变聪明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把人脑细胞植入老鼠体内可使这些动物更快学习新事物。科学家表示,他们把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发现这些人体细胞影响动物大脑的通讯能力。他们说,这一发现可能对了解人脑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人员认为,星形胶质细胞的进化可能是众多造成人类发展中更高认知功能和使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关键事件的其中之一。
Neuron:李卫东等揭示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脑影响机制
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合作,日前在《Cell》子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对人大脑的影响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因迄今尚未阐明。遗传因素被视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科学家于试管中培育出“体外人脑”
“类脑”组织截面图 美国《大众科学》及英国《自然》杂志网站8月28日刊登了一项新成果:英、德、奥等国研究人员利用人类多功能干细胞在试管中培育出了一个模拟人脑的组织。这是一个立体的自组织模型,亦是迄今最复杂的“体外人脑”,但它并不是作为可替代人脑的人造器官才诞生的,而是有望用来促进神经科学和人脑早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Nat Neuro:研究发现人脑中也存在网格细胞
据9月《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称,在探寻虚拟环境时,人脑会呈现网格状活动。这表明,我们身体内的导航系统即便在身体未发生物理空间意义上的移动时仍是活跃的。 先前研究认为,动物对空间的感知源于被称为空间细胞(place cell)和网格细胞(grid cell)的两类神经细胞的作用,当动物进入到环境中的特定区域时,空间细胞便会活跃起来,而网格细胞负责展示这种细胞活动的空间模式...
人脑连接存在性别差异 男擅长运动女擅长直觉
Brain Topogr:迷信观念何以根深蒂固地植于人脑之中
有研究者指出,如同斯金纳的鸽子在并不存在的食物和行为之间所“构建”的关系,迷信也可以被界定为关于外界真实世界与超自然现象之间的“错误”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