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s & Devel:识别出胰腺器官发生过程中内分泌分化的主要负向调节子—REST
2021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多种转录因子被证明能促进胰腺β细胞的分化,然而研究人员对负向调控因子却知之甚少;早期的表观基因组研究结果表明,转录抑制因子REST或能作为胚胎胰腺内分泌发生的抑制子,然而,胰腺中REST敲除的小鼠往往不能显示出异常数量的内分泌细胞,这就表明,REST并不是机体内分泌分化的主要调节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
行业报告:中国人工智能全球领先,AI+医疗跨界人才紧缺
全球专业招聘集团瀚纳仕日前发布了2021年《中国大陆科技行业报告》,报告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全球近60%大数据专家。然而随着产业不断细分,新赛道日新月异,人才的供给端与需求端存在差异,在AI赋能的跨界领域,人才竞争更是日益激烈。 过去几年来,AI+医疗健康的跨行业发展愈加火热,人工智能已成为主导新一轮医疗健康产
Mol Cancer:一类新的tsRNA标志物作为胰腺癌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胰腺癌(P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大多数pc患者一旦诊断为晚期。寻找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新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被认为是提高PC治疗效果的最佳策略。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186/s12943-021-01389-5TRNA衍生的小RNA(TsRNAs)是由前体或成熟tRNA产生的新的非编码小RNA,长度为18~
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 :完成全球首个眼科多病种人工智能真实世界研究
科技赋能健康中国,医学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有望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难题,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全民健康发展战略目标。近年来,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开始进入临床实践阶段,但由于真实世界环境复杂,高性能的深度学习系统在临床真实环境中往往“水土不服”,表现出模型鲁棒性不理想和现场拍摄图片难以识别等,严重阻碍医学人工智能的临床转化应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作为
Nat Commun:prmt1依赖的RNA代谢调节和DNA损伤反应维持胰腺导管腺癌
预计到2030年,胰腺癌将成为第二大肿瘤。胰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且治疗选择有限。
Lantern公布胰腺癌DNA损伤疗法最新数据:治疗使小鼠肿瘤缩小90%以上,1/4小鼠肿瘤完全消退
Lantern Pharma公布了与Fox Chase癌症中心胰腺癌研究所合作研发的胰腺癌治疗药物LP-184的最新临床前数据。实验结果显示,在胰腺肿瘤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LP-184在8周内显着且快速地使胰腺肿瘤缩小了90%以上,而未治疗的小鼠在8周内肿瘤体积增长了11倍以上。其中,在治疗8 周后,接受LP-184治疗的4只小鼠中有
人工智能助失语瘫痪者重新“开口”
17日刊登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的报道《人工智能助失语瘫痪者重新开口》。摘要如下:2003年,一名20岁的男子在车祸后发生了严重的中风。这使他陷入瘫痪,只剩下眼睛可以活动,还有头部的极轻微活动。声道的肌肉瘫痪也使他无法开口讲话。18年后科学家宣布,在植入电极组以及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这名男子恢复了部分说话能力。在长达3小时的手术中,科学家打开了这名男子的颅骨
Chem Sci:利用人工甜味剂递送一氧化碳,可阻止器官损伤
2021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乔治亚州立大学化学系的Binghe Wang教授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口服的前体药物(prodrug),它可以提供一氧化碳以防止急性肾损伤。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dapting decarbonylation chemistry for the
复旦大学: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翻译挑战和临床前景
胰腺癌是癌症死亡的一种越来越常见的原因,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此外,该病通常在晚期诊断,预后很差。由于胰腺癌的高异质性、代谢重编程和密集的间质环境,患者从目前的常规治疗中获益甚微。最近对胰腺癌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支持其分子分类,从而扩大了临床治疗选择。本文就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代谢重编程以及肿瘤微环境如何调控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作一综述。
Nature:利用人工智能系统Alphafold发布最完整的预测人类蛋白质三维结构数据库
2021年7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2021年7月22日,DeepMind宣布与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合作,为人类蛋白质组的预测蛋白质结构模型建立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精确的数据库。这将涵盖人类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约20000种蛋白质,并且这些数据将免费向科学界公开提供。该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系统为结构生物学家提供了探究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强大的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