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开发表观转录组数据聚类框架iMVP
iMVP的开发为RNA编辑修饰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工具,有望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RNA编辑修饰的复杂性和功能。
重磅综述:氧化还原在营养学与表观基因组信号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人类的一生中,从受孕到死亡,人们身体所有组织和细胞类型的表观基因组都会整合来自环境的信号,这包括从饮食以及对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摄取中获得的信号。
Science:全基因组遗传筛选揭示了人类色素沉着的决定因素
斯坦福大学Joanna Wysocka团队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 genome-wide genetic screen uncovers determinants o
研究揭示人类基因组中的“年轻化”基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正成为健康挑战。延缓衰老以及增强衰老组织活力和功能维持,进而促进老年健康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器官衰老乃至机
Cell:新研究首次构建出眼睛的蛋白质组时钟,有望开发出治疗眼病的新方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手术中常规取出的眼液小滴,绘制出了来自眼睛内不同细胞类型的近6000种蛋白的图谱。他们利用一种人工智能模型从这些数据中构建了一个&ldq
Cell:成功开发出基于AsCas12f的紧凑型基因组编辑工具
一种基于CRISPR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已经开发出来,这可以为遗传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这种工具是一种名为AsCas12f的酶,经过基因修饰后具有相同的功效,但体积只有常用于基因编辑的Cas9酶的三分
大鼠和人类胰岛转录组中发现2型糖尿病前期的标志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雷课题组开发了一种计算方法,对T2D的动物模型Goto-Kakizaki(GK)和对照模型Wistar(WST)大鼠胰岛的时间序列全基因表达谱以及来自捐献者的人类胰岛的
研究人员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解密磷酸化位点的功能景观
NADP+/NADPH(辅酶Ⅱ)参与磷酸戊糖代谢过程,为大分子生物合成和清除过量ROS提供还原力,支持细胞生长和存活,对快速增殖的癌细胞尤为重要。
《自然•通讯》发表缪小平/田剑波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
进一步地,研究者利用该模型系统绘制出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增强子-目标基因映射图谱,高通量鉴定出超过34,130个增强子-基因调控对,涉及15,121个增强子元件和12,351个目标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