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宿主特异性微生物丛诱导免疫系统成熟
6月21日,Cell杂志报道了宿主特异性微生物丛在诱导免疫系统成熟过程中作用的重要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诱导宿主的免疫系统成熟,充分体现了宿主 - 微生物共生关系。研究者移植小鼠微生物丛(MMB)或人类微生物丛(HMB)到无微生物(GF)小鼠小肠中,以确定是否小肠免疫成熟取决于宿主特异性的微生物共同进化。
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PNAS:寄生蜂的幼虫对其宿主进行消毒
一项研究报告说,一种寄生蜂的幼虫使用杀菌剂对它们的美洲蟑螂宿主进行消毒。Gudrun Herzner及其同事分析了美洲蟑螂的外表面和内部组织,并且确定了它们含有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其他病原体。
Science:布氏锥虫腺苷环化酶调节宿主固有免疫防御
6月14日,Science杂志在线报道腺苷环化酶在布氏锥虫感染宿主的免疫反应中的发挥重要作用。寄生虫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有一大家族跨膜受体样腺苷环化酶。激活这些酶需要催化结构域的二聚化。这常常发生于应激条件下。 利用显性抑制策略,研究者发现,降低腺苷环化酶活力50%可允许睡病虫生长,但降低了它控制宿主早期固有免疫防御的能力。
:皮质中间神经元的网络效应
有人提出细胞类型的多样性可能是,至少部分是前额皮质中与神经细胞相关的行为变化性的基础。为了支持这一假设,Kvitsiani等人如今指出,前扣带回(ACC)中的小清蛋白-表达(PV+)中间神经元以及生长激素抑制素-表达(SOM+)中间神经元的一个亚型,与不同的网络及行为功能有关。
Nature:微生物所新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机制研究获进展
继在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并在《科学》和《柳叶刀》发文之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组又在新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于7月7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Neuron:研究揭示中间前体细胞能调节大脑皮层生长
香港科技大学9月16日表示,该校理学院院长、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叶玉如领导的研究团队,此前全球首次成功确定一种干细胞“中间前体细胞”可精准调控大脑皮层的生长,解开特定蛋白与“自闭症”等相关疾病成因的谜团。 当天,叶玉如在新闻发布会上分享这次研究成果。
Nat Genet:细菌对宿主的适应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在线刊登了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arallel bacterial evolution within multiple patients identifies candidate pathogenicity genes。
PLoS Pathog:结核病中导致严重肺损伤的宿主基因
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感染了一种细菌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结核病(TB)。发表于PLOS Pathogens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文章现在确定:在结核病中,加剧严重肺损伤的宿主因素。为了了解积极结核病的根本机制,巴西圣保罗大
PNAS:疟疾感染可能增强宿主对蚊子的吸引力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感染了疟疾的小鼠释放出一种与未感染疟疾的小鼠不同的气味谱,这让感染的小鼠对蚊子更具吸引力。相关文章发表于2014年6月30日的《PNAS》杂志上。蚊子充当了疟疾感染的病媒,在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