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企业MicuRx募集2500万美元支持新型抗生素药物研究
2013年8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MicuRx公司募集了2500万美元风险投资来支持其处于中期研究的抗生素研究。这家中美合作的生物技术公司试图走出一条低成本的研发道路。本轮募资由中国的风投机构BVCF主导,其余投资者还包括了Morningside Group等公司。
夏咸柱院士:中兽医药学不能丢
“传统中兽医药学是我国的宝库,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在不久前于北京举行的2012中兽医药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强烈呼吁道。 作为一名动物病毒学专家,夏咸柱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传统的中兽医药能有效减少动物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食品安全。
中美冠科与北京浦润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2012年11月22日电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药物研发公司,中美冠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冠科”), 和北京浦润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浦润奥”)今天宣布冠科子公司, 冠科生物技术(太仓)有限公司和浦润奥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推进系列创新靶向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化。
2012年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开幕
上海 2012年6月28日 电 /生物谷BIOON/ 2012年6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临床研究中心、全球医生组织共同主办的“2012年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
中美专家勾勒生物燃料路线图
由于多国大旱,国际粮价短期内上涨50%,如何在不影响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用生物燃料替代石油,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在8月24日召开的中美先进生物燃料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应该限制一代生物燃料生产规模,并逐步向非粮原料转型;大力发展1.5代生物燃料;加快二代生物燃料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三代藻类制油研发。
Nat Genet:朱玉贤院士发表雷蒙德氏棉花基因组的研究成果
8月26日在线出版的《自然·遗传》杂志以“articles”形式发表了题为The draft genome of a diploid cotton Gossypium raimondii的研究论文,全面报道了中国科学家研究栽培棉祖先雷蒙德氏基因组的最新进展。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和重要的油料作物。
袁隆平院士:争取2020年前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目标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日在西安参加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时表示,2020年前争取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 今年82岁的袁隆平精神矍铄,他笑称自己是“80后”。在此次学术大会上,袁隆平就超级杂交稻选育新进展作了报告。
中美科学家联合发现蚂蚁DNA甲基化与其社会等级分化之间的关系
2012年8月22日,由纽约大学医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的蚂蚁DNA甲基化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杂志《细胞》的子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发表。
赵国屏院士:“上海生物医药研究院”正在建设中
9月21日,浦东新区第六届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一、2012张江药谷发展论坛——“基因组学和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在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报告厅隆重举行。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专职副主席丁海涛参加会议并讲话。协会副会长,赵国屏院士聚焦基因组学与转化医学两大核心,为在场250余名参会代表作《基因组学和转化医学》主题报告。
中美合作首次将生物技术应用到钢铁领域
14日,美国哈斯科集团与河北钢铁集团唐钢集团在北京签约,双方决定就转炉煤气资源再利用展开合作,共同建设转炉煤气制乙醇项目。河北钢铁集团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生物技术应用到钢铁领域的实践。 美国哈斯科集团是世界一流钢铁工业服务和工程产品制造企业。发酵法制乙醇是利用微生物技术将转炉煤气制成燃料乙醇,这种新的煤气利用方式具有更加清洁、高效的优势,开辟了世界转炉煤气再利用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