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高福院士团队在新一代新冠肺炎重组蛋白疫苗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研究数据支持开发适应变异株的多价疫苗以预防流行变异株,该研究在当前Omicron变异株流行的背景下给疫情防控提供极大的支持。
复旦大学樊嘉院士/朱棣/徐泱团队揭示IFN-α增强抗PD-1治疗机制
在全球范围内,肝脏肿瘤(肝细胞癌,HCC)发生率持续增加,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1]。有预测显示,在2025年以前,每年将有超过一百万新增HCC患者[2]。
院士专家“云”聚萧山科技城,畅议肿瘤精准医疗未来发展
4月10日,2022中国数字化肿瘤诊疗产业高峰论坛在萧山科技城成功举办。以“云”为媒,以“网”为桥,通过“云交流”,33位院士、
Science:中美科学家联袂解析出四膜虫呼吸链的结构,揭示出真核生物核心代谢的多样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四膜虫(Tetrahymena)原来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它的呼吸作用---利用氧气产生细胞能量
德国工程院首位华人院士全职加盟西湖大学
德国工程院第一位留德华人教授院士曾安平,决定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讲席教授、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创始主任。据介绍, 这是曾安平自1986年出国读博至今,时隔36年之后第一次正式全职回国工作。资料显示,曾安平回国前,是汉堡工业大学终身教授、生物过程与生物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在国际高
赫捷院士团队证实一次性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筛查的重要性
研究作为首次在超大规模人群中完成的前瞻性研究,证明一次性LDCT筛查和肺癌高风险群体的肺癌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降低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支持了对更大范围的肺癌高风险群体开展一次性LDCT筛查的决策可行性。
中美科学家联手揭示女性为何更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流行病学研究已表明女性患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但这种现象的原因一直不清楚。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和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为这个困惑人类几十年的谜团提供了明确的答案。
2022年中美两国癌症数据:中国新发癌症人数为美国2倍,死亡人数则为5倍
癌症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但其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负担并不一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癌症负担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包括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加速以及相关风险因素流行率的变化。随着人口增长和全球老龄化,癌症成为许多国家过早死亡和预期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美国的癌症负担正在逐渐减少。而中国的癌症状
高福院士发布华南海鲜市场调查报告:未发现市场动物与新冠关联,该市场非新冠疫情源头
随着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等新冠变异株的出现,近期国内疫情形势再度紧张了起来,其中香港的疫情十分严峻,3月4日新增52523例确诊病例,新增136例死亡病例。持续了两年多的COVID-19大流行仍未结束,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仍将继续。为了抗击新冠疫情,除了加速研发针对变种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药之外,对新冠病毒进行溯源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林圣彩院士团队破解二甲双胍直接作用靶点之谜
二甲双胍通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水平的首选一线药物。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其他临床益处,如减轻体重和肝脏脂肪含量,并降低服用该药的糖尿病患者的癌症发病率。二甲双胍还能使包括线虫和小鼠在内的各种生物延长健康寿命。对于二甲双胍在临床剂量的选用中,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其作用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然而,二甲双胍的直接分子靶点仍不清楚。北京时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