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发明粉防己生物碱的制备工艺
粉防己生物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脑、肾缺血,抗高血压,抗炎,抗肿瘤多药耐药性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已经制成多种制剂。现有粉防己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存在环境污染严重、提取率低、溶剂损耗大、成本高、操作步骤烦琐等缺点。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处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粉防己生物碱制备工艺,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一次性使用平台工艺与模块化生产设施的完美结合
随着"重磅炸弹"药物时代的来临,生物制药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个性化药物、生物仿制药和Biobetter的兴起,以及疫苗全球性需求等多项因素迫使生物制药企业重新思考其未来的生产能力。其中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传统大规模、单一用途、资本密集型的生产策略已无法满足制药行业新兴生产与经济生产的需求。
天津工业生物所研发一种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微生态制剂是采用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工艺制成含有活菌的活菌剂或者包含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制剂,具有抗病、治病、促生长等功能,而且无残留污染、无副作用和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
成都生物所发明岷江上游地区酿酒葡萄的栽培方法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岷江上游地区酿酒葡萄的栽培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岷江上游地区是少数名族聚集地区,属干热河谷地带,其光热资源丰富,种植技术落后,尤其缺乏酿酒葡萄种植的科学修剪技术,导致葡萄树势旺盛,营养生长快,花芽分化差,坐果率低,品质差,易感病,果穗松散等问题。
水生所参与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考
为了真实掌握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生生物养护工作现状,收集相关生态本底资料,6月5日,由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生命长江”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考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毅锋研究员作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专家应邀参与本次科考活动并担任专家组组长。
Org Pro Res & Deve:新工艺可能让抗疟疾药物的生产成本更低
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产量更高、成本更低的两步新工艺,可能缓解生产抗疟疾骨干药物必需的原料的供应和价格波动问题。疟疾每年让3到5亿人患病,导致100多万人死亡。这种工艺使用现成的物质而且可以由制药企业容易地实施,关于这种工艺的报告发表在了美国化学学会(ACS)的《有机工艺研究与发展》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杂志上。
Langmuir:新工艺加速细胞疗法
一个发现可能有助于加速使用"细胞疗法"(用正常细胞或干细胞注入体内来治疗疾病)。科学家报道称,他们开发了一种将治疗性细胞递送到体内病变区域的新方法,该方法仅仅是利用了简单的磁性。他们的报告出现在ACS的Langmuir期刊上。 Rawi Fakhrullin和他的同事解释说,细胞治疗的目的是用正常细胞或干细胞替代体内受损或病变的细胞。
Bioresource Technol:方真等小桐子壳水解糖发酵工艺获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Bioresource Technology刊登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园生物能源组方真研究员等的最新研究成果“Production of 2,3-butanediol from acid hydrolysates of Jatropha hulls with Klebsiella oxytoca。”研究人员在小桐子壳水解糖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工艺获新进展。
欧盟研究开发新型的农作物优质高产种植工艺技术
现代农作物优质高产种植工艺技术的两大关键:一是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利用效率(NUE,Nutrient Use Efficiency);二是降低农作物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