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利用台式扫描仪实现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单细胞分析研究组研究员陆瑶团队在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技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利用台式扫描仪实现了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近年来,单细胞分析技术迅速发展并推动了生物医学的研究,然而目前大部分单细胞分析技术依赖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仪器进行单细胞计数以及生物分子信号检测,难以广泛应用。因此,亟需简便、易于操
Cancer Res: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分析免疫疗法如何改变癌症患者机体的肿瘤?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一种非侵入性的光学探针来理解癌症患者接受化疗后机体肿瘤所发生的复杂变化,化疗是一种能利用机体免疫系统来抵御癌症的疗法,这种方法能将对肿瘤的生化组分的详细图谱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
BMJ全面分析:多吃这种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但摄入量要谨慎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昔日疑难杂症如今已被“攻克”。然而直到今天,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仍是全球健康的头号和二号杀手。除了遗传因素外,饮食习惯是主因。因此,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始终是推迟这类疾病发病以及延长寿命的有效手段。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伊朗德黑兰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
Gut:RNA结合蛋白RALY通过介导结直肠癌中的miRNA加工重编程线粒体代谢
细胞代谢失调是人类结直肠癌 (CRC) 的一个明显标志。然而,肿瘤进展过程中的代谢程序重新布线尚未完全了解。本篇研究结果揭示了 RALY 在肿瘤进展中以代谢为中心的关键作用,这可能会导致针对 RALY 的癌症疗法用于治疗 CRC。
MiRNA靶向调控微生物促进肠道健康研究获进展
我国生猪养殖过程中,每年因肠道疾病致死的仔猪比例高达80%以上,如何有效增强仔猪肠道健康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微生物在肠道健康的作用广受关注,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然而如何精准调控肠道微生物结构尚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单胃动物营养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在miRNA精准调控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体分离与检测技术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10.618)发表了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陈迪教授课题组和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志刚教授课题组的合作论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体分离与检测技术”(ExoSD chips for high-purity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研究人员发表深浅海软甲纲动物比较病毒组学分析成果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杰研究组在国际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深海具有光照少、盐度高等独特的理化性质,是不利于生物生存的极端恶劣环境。由于采样困难,人们对于深海的研究较为局限,而对深海病毒的种类更是知之甚少。在这项工作中,崔杰团队对“科学”号科考船在深海冷泉区采集到的一种虾类(潜铠虾,Shinkaia
AUTOIMMUN REV: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对SARS-CoV-2疫苗接种的反应: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疫苗接种已成为降低COVID-19感染率和不良后果的重要策略,随机研究表明,在不同地理区域批准的各种疫苗均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和严重疾病,然而,对SARS-CoV-2疫苗的初步随机研究排除了患有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IMID)等合并症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