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iPSC可在相关人类细胞类型中模拟人类疾病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超乎预想的可能性在培养皿中模拟人类疾病。将来自患者的体细胞重编程至胚胎干细胞样状态,随后再分化为疾病相关的细胞类型,生成的人类组织携带着可引起或促进疾病形成的遗传变异,由此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人类疾病组织资源。

2013-04-27

Cell Stem Cell:iPSC基因组稳定性良好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基因组测序,发现重编程过程不会增加DNA重排或逆转录因子转座的风险。该研究成果发表于10月4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然而,如果大部分iPSC含有有害的遗传突变,则它们的生物医学应用将会大大受损。

2012-11-19

PNAS:首次利用人iPSC产生HCV能够感染的肝样细胞

从细胞培养物中纯化出来的HCV病毒的电子显微镜图片,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丙型肝炎是一种能够导致炎症和器官衰竭的传染性疾病,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没有人确定为什么一些人非常容易感染,而其他人能够抵抗感染。 科学家相信如果他们能够在实验室中研究不同人的肝细胞,他们就能够确定遗传差异如何产生这些不同的反应。

2012-11-18

:康九红研究组发现Sox2促进iPSC形成的miRNA/DNMT机制

2012年12月25日,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九红教授研究组关于内源miRNA-29b介导关键重编程因子Sox2的功能,并直接调控DNA甲基转移酶(DNMT3a/3b),从而调节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形成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是由博士生郭旭东和刘起东共同完成的。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iPSC在内的细胞重编程技术和发现。

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