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ecular Cancer: 癌症患者以嵌合体为靶点的蛋白水解酶设计的临床考虑

识别致癌或非致癌的药物易损性是癌症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致癌过程主要由结构基因组改变产生,包括突变、拷贝数变异或基因组重排。这些修饰中的一些可以转化为修饰的蛋白质,其功能的获得或丧失有利于生存或增殖,以及其他生物学作用。

2022-03-23

Nature Cell Biology:揭示HSF1的可诱导和可逆相分离介导热休克转录应答的作用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的转录调控是迄今发现的最复杂的调控系统之一,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细胞分化等过程起主要控制作用。细胞在热休克应答中快速改变基因表达以应对热损伤,然而,基于经典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模型并不能充分解释由急性应激触发的显着转录激活,HSF1快速并可逆地调节热休克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仍未知。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

2022-03-24

The Lancet Neurology:世界首次朊病毒病的人体治疗实验,结果令人鼓舞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朊病毒这种奇葩而又可怕的存在,它的发现一度让生命科学这座大厦的基础“中心法则”倒塌。朊病毒其实不是病毒,而是一种感染性蛋白质,一旦遗传或感染,只能等待死亡降临,没有任何医治方法。但最近,《柳叶刀神经病学》(The Lancet Neurology)发表了一项题为:Prion protein monoclonal antibody (PRN10

2022-03-20

Molecular Psychiatry:揭示压力应激导致焦虑与代谢异常的神经机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杨帆课题组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题为Cav3.1-driven bursting firing in 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eurons exerts dual control of anxiety-like behavior

2022-03-28

J. Am. Chem. Soc.:富硫细菌环肽的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硫原子的引入是自然界赋予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核糖体肽来源的富硫细菌环肽的生物合成研究。课题组先后解析了硫链丝菌素侧环中的喹纳酸、诺丝七肽侧环中的甲基吲哚酸、硫霉素结构中的唑杂环和Sch40832核心环中二氢咪唑并哌啶等非天然氨基酸结构单元形成的酶学过程。维里硫酰

2022-03-15

中南大学: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及介入治疗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三种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2020年新诊断结直肠癌190万例,既往结直肠癌93.5万例。全球CRC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年增长率为3.2%,从1999年的783,000例开始,到2020年增加到180万例;这一趋势可能会继续下去。

2022-03-27

Computational and Structural Biotechnology Journal:基于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实现异源蛋白的高水平表达

近日,生物所微生物蛋白设计与智造团队与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开展合作,成功构建人工智能预测模型MPEPE,基于深度学习和分子进化的策略模拟分析异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提高了异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该研究促进了对基因序列与蛋白可溶性表达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为酶蛋白的理性分子设计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计算与结构生物技术期刊(Computationa

2022-03-13

Nature子刊: 3412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的综合分析

2019年,估计有超过14.5万例结直肠癌(CRC)病例,超过5.1万人死亡,使其成为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三大常见原因,无论男女。在被诊断为患有远处疾病的患者中,5年的总存活率保持在14%,这促使人们努力通过更好地了解CRC生物学来改进治疗方案。

2022-03-30

Nature子刊: 足细胞CLDN5在限制肾脏WNT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足细胞损伤现在被认为是许多形式的蛋白尿性肾脏疾病的症结所在,识别足细胞中新的病理生理途径和分子对于防止肾小球疾病的进展和发现新的治疗途径是至关重要的。在发育过程中,紧密连接(TJ)在早期连接未成熟的足细胞,并随着细胞间隙的扩大和裂隙隔膜(SD)的出现而消失。

2022-03-30

合源生物自主研发BCMA CAR-T新药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2022年3月25日,合源生物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疗法候选产品HY027完成其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中的首例受试者给药。

202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