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ity:科学家揭示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新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在最新的研究中,揭示了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新机制,发现了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Ash1l能够通过表观调控机制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而阻止炎性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 为未来防治人类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新型靶点。9月2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免疫》(Immunity)杂志。
Immunity:Th17细胞的免疫性或可开发出广谱抗菌疫苗
2011年12月22日,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匹兹堡儿童医院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细胞》子刊《Immunity》杂志上发表一篇研究论文,研究表明通过刺激特殊的免疫细胞来识别细菌物种之间共享的外源细胞膜蛋白从而有可能制造出免疫范围保护更广的疫苗。这种方法可能在阻止多重耐药细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感染上特别有益。
Immunity:Foxp3驱动的表观遗传修饰失控的危害
调节性T细胞(Treg)在限制自身免疫和慢性炎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由转录因子Foxp3调控。 5月10日,国际著名期刊Immunity 在线发表了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等机构的一篇题为Loss of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Driven by the Foxp3 Transcription Factor Leads to Regulatory T Cel
Immunity:生物物理所等在STING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5月10日,国际著名免疫学杂志Immun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程根宏(海外团队)、张荣光课题组在重要天然免疫系统信号分子STING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
Immunity:LGP2控制CD8 + T细胞生存和活力增强抗病毒免疫
人体抗击包括西尼罗河病毒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在内的RNA病毒,有赖于CD8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已知RIG-I样受体(RLRs)可传递抗击RNA病毒感染的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反应信号,但其在适应性免疫中的角色尚不清楚。 本研究发现,RIG-I样受体(RLR) LGP2对于诱导先天免疫防御系统不是必须的。然而,该受体控制着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存活和病毒感染引起的外周血T细胞扩增。
Immunity:巨细胞病毒招募炎症单核细胞抑制抗病毒细胞免疫
炎症单核细胞是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宿主的相互作用的早期关键反应因素。 本研究发现,小鼠巨细胞病毒编码的CC趋化因子,MCK2,增强CCR2依赖的炎症单核细胞招募,以调节抗病毒的免疫力。 这一作用,可抑制病毒特异性CD8 +T细胞扩增和向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分化,从而降低消除带有病毒抗原细胞的能力和减缓病毒的清除。
Immunity:REG3A调节银屑病和皮肤修复的细胞增殖和分化
上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是创面修复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上皮细胞增殖异常是皮肤疾病银屑病的内在原因。这些炎症过程中上皮细胞增殖的触发因子尚未完全理解。 本研究表明,再生性胰岛起源蛋白3α(REG3A)在银屑病、创面修复以及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皮损情况下的角质细胞中高度表达。 研究还发现,白细胞介素17(IL-17)通过活化角质细胞编码的IL-17受体A(IL-17RA)诱导角质细胞表达。
Immunity:DC细胞新亚群带来免疫治疗新希望
7月27日,Immunity杂志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类新的树突细胞可大大促进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C)介导,交叉呈递在外周循环中获得的外源性抗原,对于发起CD8 + T细胞反应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研究描述了几个在人体组织中的DC亚群,但迁徙性交叉抗原递呈DC细胞并没有被分离到。它们对于机体抵抗病原体和肿瘤的免疫力,与疫苗的相互作用和对自身组织的免疫耐受具有潜在重要性。
Immunity:对艾滋病毒疫苗的新见解将促进该疫苗的发展
4年以前,一种有发展前途的HIV疫苗显示出了它对抗艾滋病病毒的潜力,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不能对艾滋病的传播起到广泛的保护作用。 现在,由杜克大学医学院领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美国军方艾滋病研究项目和泰国卫生部参与的一项新研究在HIV疫苗的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见解,他们的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何该疫苗只能使三分之一的接种者受益,而其他人仍然是易受HIV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