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通讯》:G蛋白调控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全新分子机制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稻米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高产水稻品种的品质往往相对较差,而优质水稻的产量相对较低。如何解决“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矛盾一直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难题。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组在水稻优质和高产性状协同改良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从长粒型美国粳稻品种L204中成功分离并克隆了一个控制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重要基因LGY3,该基因编码一个MIK

2018-04-05

Ritter制药RP-G28增加肠道微生物群 治疗乳糖不耐受

3月12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进行胃肠道疾病创新疗法开发的美国制药公司Ritter公布称,其主要在研药物RP-G28在377例乳糖不耐受患者的2b期研究中,达到了促进肠道微生物群有益适应的作用。该药物同时也是公司的重点开发项目,希望其成为FDA批准的首个乳糖不耐受治疗方案。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副教授Andrea Azcarate-Peril博士在一份报告中表示:RP-G28可以修饰28种

2018-03-14

G1 Therapeutics公布"全球新"Trilaciclib脊髓系统临床获益

3月5日,专注癌症治疗的生物公司G1 Therapeutics公布了其药物trilaciclib用于接受一线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积极2a期试验顶线数据。Trilaciclib是一款全球首创的短效CDK4/6抑制剂,用于化疗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保护(髓系获益)。公司首席医学官及高级副总裁Raj Malik博士表示:“这项试验的数据显示出明确的证据,表明trilaciclib有效保护了

2018-03-06

ICT19G1:谈一谈斯丹赛的这款CAR-T

 2017年12月以来,国内多家公司相继提交CAR-T产品临床试验申请,3月1日,CDE更新一条受理消息,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AR-T产品ICT19G1临床试验申请获得CFDA承办受理,受理号CXSL1800020,这应该是国内第10家。笔者在这里分享一些关于斯丹赛CAR-T产品开发的主要进展。一. 斯丹赛:从"高大上"到"接地气"斯丹赛创始团队具有很强的学术背景,这个公司成立早

2018-03-06

多篇文章解读近年来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研究进展

GPCR,即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其是人体内最大的膜受体蛋白家族,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科学家们围绕GPCR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对近期GPCR领域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Nature:胰高血糖素受体晶体结构揭示B型GPCR信号转导机制doi:10.1038/nature25153近日

2018-02-27

肝癌的预后治疗与IFN-α免疫疗法

在肝癌中,生物标记物的变化对于治疗预后以及IFN-α等免疫疗法的效果的判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院士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利用TMA的方法对大量肝癌组织样本进行RIG免疫组化染色,并利用HistoFAXS系统进行单细胞RIG表达水平定量分析发现RIG-Ⅰ(可以促进IFN-α表达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人的肝癌组织中显著降低。RIG-表达水平降低的病人存活期短,同时对IFN-α免疫疗法的

2017-10-11

Nat Commun:揭示蛋白APOBEC3G抑制HIV-1的两种不同机制

图片来自Mike Morse/Northeastern University。2017年10月14日/生物谷BIOON/---15年前,人们发现一类被称作APOBEC3的蛋白让人类对HIV-1产生先天性免疫力。不幸的是,HIV-1是一种聪明的病毒。它经过进化后,能够抵抗这些蛋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东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多年来对这些蛋白的研究,有助进一步

2017-10-14

动态的Trk和G蛋白信号系统调控人类滋养层干细胞的神经分化

动态的Trk和G蛋白信号系统调控人类滋养层干细胞的神经分化  在转化医学中理解多能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机制对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有重要意义。虽然全反式视黄酸(RA)一直与轴突生长和神经再生,分化的神经元的维持,与变性疾病像帕金森氏病相关联,从多能干细胞到神经干细胞的分子调节相关机制。之前我们已经报道,RA能够滋养层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DA)定向祖细胞。我们以前报道,RA是人类

2017-08-22

Nature Communication:揭示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促进乳腺癌发展机制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异常表达会导致组蛋白甲基化模式失衡并广泛促进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自2000年第一个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uv39h1被发现后,至今已有50多个赖氨酸甲基转移酶被确证,其中G9a(也被称作KMT1C或者EHMT2)是第二个被报道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研究发现,在人类多种器官来源的肿瘤细胞中均有G9a表达的上调,而相应抑制G9a则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由此G9a抑制剂的研

2017-08-22

Cell: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鉴定出G蛋白偶联受体招募抑制蛋白的磷酸化编码

2017年7月2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和美国文安德尔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出一种被称作视紫红质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合到一种被称作抑制蛋白(arrestin)的信号分子上时的组分细节。视紫红质和抑制蛋白是身体复杂的细胞通信网络中的两种至关重要的蛋白分子。这项新的发现进一步改进了2015年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