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盟医药在研HBV衣壳形成抑制剂ZM-H1505R美国临床I期完成首次人体给药!
2020年03月07日讯 /生物谷BIOON/ --上海挚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挚盟医药”)近日宣布,其在美国进行的ZM-H1505R首次人体试验,已完成第一个剂量组给药,经安全评估委员会评估,安全性良好,顺利进入第二个剂量组。ZM-H1505R是一种新型的在研乙型肝炎病毒(HBV)衣壳形成抑制剂,由挚盟医药开发用于治疗慢性HBV感染。目前在美国开展
TG6002治疗肝转移结直肠癌I/IIa期临床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天士力拥有中国权利
2020年02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天士力合作伙伴Transgene是一家设计和开发病毒免疫疗法治疗实体肿瘤的法国生物技术公司,利用病毒载体技术间接或直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近日,该公司宣布,评估溶瘤病毒疗法TG6002治疗肝转移结直肠癌的I/IIa期临床研究已成功对首例患者进行了给药治疗。该研究目前正在英国开展,评估通过肝内动脉(IH
MB-106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I/II期临床,首例患者完全缓解!
2020年0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Mustang Bio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细胞和基因疗法用于血液学癌症、实体瘤和罕见遗传病的治疗。近日该公司宣布,在一项正在进行中的I/II期临床试验(NCT03277729)中,接受最低起始剂量的优化MB-106(CD20靶向自体CAR-T细胞疗法)制造工艺治疗的第一例患者已达到了完全
基石药业pralsetinib全球I/II期注册试验完成首例初治RET融合肺癌中国患者给药!
2020年02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石药业”)近日宣布,由公司合作伙伴Blueprint Medicines开发的在研产品pralsetinib的I/II期注册性试验,已完成首例既往未接受过含铂化疗的RET融合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国患者给药。该试验是ARROW研究的一部分,旨在评估pralseti
蓝藻光合作用光系统I捕获光能和电子传递的结构基础研究获进展
2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energy and electron transfer of the photosystem I–IsiA–flavodoxin supercomplex 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梅/
Science子刊:在免疫介导的肠道损伤中,T细胞产生的IFNγ杀死肠道干细胞
2020年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鉴于肠上皮每周都要更换,维持这种组织就需要由肠道干细胞驱动的快速自我更新。在包括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在内的许多情况下,这种稳态都受到破坏。在同种异体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后,同种异体T细胞经常以干扰素γ(IFNγ)依赖的方式攻击并杀死肠道细胞。尽管肠
基因疗法治疗充血性心衰:NAN-101的I期临床试验已开始
临床阶段的腺相关病毒(AAV)基因治疗公司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AskBio)今日宣布,NAN-101的I期临床试验中的首位患者已接受治疗。
ALKS3831(奥氮平/samidorphan)在美国进入审查,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I型障碍
2020年01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Alkermes是一家全面整合的爱尔兰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开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和肿瘤的创新药物。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ALKS3831(olanzapine/samidorphan)的新药申请(NDA),这是一种新型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每日一次,用于治疗精神
阿斯利康I型干扰素受体靶向单抗anifrolumab关键III期临床获得成功!
2020年01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评估阿斯利康(AstraZeneca)在研单抗药物anifrolumab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关键III期TULIP 2研究(NCT02446899)的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文章标题为:Trial of Anifrolumab in Active Syste
研究揭示胰腺炎相关蛋白-I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月8日,《神经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Nerve Injury-Induced Neuronal PAP-I Maintains Neuropathic Pain by Activating Spinal Microglia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旭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