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团队提出阴道菌群的13个分型,并揭示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该研究不仅为理解阴道微生物组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全面的视角,也为全球女性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还为未来开发针对女性生殖健康问题的微生物组干预策略奠定了基础。
你以为疱疹病毒1型感染只引起小溃疡?Brain Pathol研究发现它还会捣乱Tau蛋白,诱发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发现,疱疹病毒1型感染可改变微管相关蛋白Tau的剪接,增加4R-Tau蛋白水平、Tau磷酸化及寡聚化,揭示其与阿尔茨海默病Tau病变的关联,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方向。
JCI:唐晓芳等揭示内质网膜蛋白复合体调控肺表面活性蛋白C突变体SP-C(I73T)的转运并可作为间质性肺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研究人员提出SFTPCI73T突变的主要致病机制:SP-C(I73T)突变蛋白在EMC3的参与调控下被错误地运输并累积在细胞膜处,从而破坏了AT2细胞内囊泡运输途径并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
Diabetes:空气污染物的暴露或与机体对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来自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暴露于空气污染与机体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
双特异性IgG降解剂I期研究数据出炉
BHV-1300是一种在研的双特异性蛋白降解剂,其作用机制是寻找并与致病性IgG结合,将其带到肝脏进行降解。这使BHV-1300具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抗体驱动疾病的潜力。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频繁日间小睡,易中招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的更危险!
对21,129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经常日间小睡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率增加显著相关,在睡眠超10小时及严重糖尿病患者中更明显,减少小睡或可降低心血管风险。
Redox Biol:EC-S1PR2诱导线粒体过度分裂加剧炎症反应,加重I/R后的心脏损伤
本研究发现EC-S1PR2是控制炎症反应和心脏I/R损伤的关键调节因子,EC特异性S1pr2功能丧失可显著降低炎症反应和心脏I/R损伤,而EC特异性S1pr2功能获得可加重心脏I/R损伤。
这位勇敢的上海医生,首次使用通用型CAR-T治疗自身免疫病,当选Nature年度十大人物
这3名来自中国的患者是世界首批使用供体细胞(非患者自身细胞)来源的CAR-T细胞疗法治疗的自身免疫病患者,也是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首次发表CAR-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
港大团队首次发现,低剂量阿司匹林与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风险降低42%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阿司匹林或能将患胰腺癌风险降低42%,将胰腺癌相关死亡风险降低57%;而且,阿司匹林对胰腺癌发病的保护作用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状况和血糖控制无关。
治愈1型糖尿病?一场医疗奇迹!Cell: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源自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产生的胰岛,从功能上成功治愈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家们采取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治疗1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