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逃出细胞核的染色体可能促进癌症形成
染色体,图片来自The History of Medicine (IHM), Spooner。 人们经常在癌细胞中发现细胞核外染色体。不过根据2012年1月18日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研究人员发现细胞核外染色体可能在癌症形成上也发挥着一种作用。
Cell:德研究称髓母细胞瘤与突发性染色体重排有关
近日,Cell杂志发表了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海德尔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等处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报道了大规模的复杂染色体重排,并提出一种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碎裂之间的联系,为解析某些特定的恶性癌症亚型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信息。此论文并被作为重点文章推荐。 传统理论认为癌症是人体经历成千上万次的细胞突变后,慢慢演化的结果。
Nature:被XIST沉默的额外染色体
在雌性哺乳动物中,被称为XIST的大非编码RNA触发两个X-染色体中其中一个上的基因转录被沉默。X-染色体的这种失活是重要的,因为双倍剂量的X基因将是有害的。在这项研究中,Jeanne Lawrence及同事用“锌指核酸酶”来将一个可诱导的XIST转基因定位到来自“唐氏综合症”多能干细胞的21号染色体中(这种病是由第三个21号染色体的存在造成的)。
Nat Commun:新技术实现染色体外源基因的有效插入
近日,发表在自然子刊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广岛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的基因敲入技术,实现了外源基因向基因组中的有效插入,目前该技术已经在人类细胞、动物模型比如青蛙和蚕中成功实现,该技术不仅可以使得基因在培养中的细胞被插入,也可以在多种有机体中实现外源基因的插入。
Oncogene:染色体不稳定有助癌细胞抵抗化疗药物
2014年12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阿德莱德大学研究发现癌细胞可能特别容易发生代谢应激,这就有助开发新的靶向治疗,同时不会伤害正常细胞。研究人员发现染色体不稳定性(这是快速分裂癌细胞的标志)使癌细胞发生应
PNAS:黑猩猩X染色体适应性进化研究获进展
1月23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了由哥本哈根动物园、哥本哈根大学和奥胡斯大学等单位主导完成的“黑猩猩X染色体适应性进化研究成果”。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构建了目前最大的黑猩猩基因编码区多态性数据库,并发现在黑猩猩的X染色体上存在大量的适应性变异。本研究成果在分子进化和灵长类动物适应性进化研究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人类与黑猩猩在遗传进化方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Y染色体新研究揭秘人类祖先
尽管我们一直在追踪人类家族与一些共同祖先之间的血统联系,但科学家仍不清楚这些祖先在何时以及如何开始令现在的人口如此多样化的。 一项运用了全球先进的DNA分析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解开这一谜团带来了曙光。通过研究不同人种的Y染色体的DNA序列,科学家已确定人类父系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距今12万至15.6万年前。 这是首次通过许多完整Y染色体DNA序列追溯男性人类祖先。
Nat Commun:三分之一食管腺癌由“染色体灾难”引发
2014年11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昆士兰州研究人员发现,突然的“染色体灾难”,可能引发三分之一的食管肿瘤,上升最快的癌症在澳大利亚。 医生Nic Waddell,谁领导了这项研究与肖恩Grimmond在昆士兰州的分子生物科
Nature:美发现Y染色体衰减几乎停滞 男性不会灭绝
男性虽然强悍,他们的Y染色体却是羸弱的。近年来,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Y染色体正呈萎缩之势,预计会在500万年内消失,而男性也会随之灭绝。不过,近日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上述观点实在是“危言耸听”,这个世界上还会一直存在男人的身影。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Nature杂志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人类的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