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姐妹染色单体内聚和分离过程参与膀胱癌发生
2013年10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BGI和其他机构组成的中国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了他们最新对膀胱癌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 采用全基因组和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影响姐妹染色单体的内聚和分离(SCCS)过程的遗传变异可能参与膀胱肿瘤,并为膀胱癌的治疗打开了新的途径。
Molecular Cell:染色体脆性的新发现
为什么染色体的某些区域更易受损?这个答案至关重要,因为这种脆性参与了肿瘤的形成。来自法国科学院遗传与分子细胞研究所(CNRS,法国)的研究团队部分地揭开了这个神秘的面纱。Laszlo Tora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人类最长基因中的破损是由先前被认为在哺乳细胞中不可能存在的现象所导致:2个关键性基因进程之间的相互干扰,即DNA转录和复制。
Cell:看基因组3D结构 了解染色体改组
我们的染色体能断裂并改组它们自己的片段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在癌症细胞中。对染色体在哪里可能断裂及断裂片段如何集合在一起的规律只在现在才刚刚被了解。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免疫疾病研究所(IDI)的研究人员已经帮助将这些规律带入更清晰的焦点中,通过发现细胞核内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组的成千上万基因中每一个对断裂染色体末端在哪里再结合有巨大影响,尤其是基因组三维结构组织。
JCI:人胚胎干细胞产生的神经衍生物染色体1q基因组不稳定
人胚胎干细胞系VUB03-DM1产生的神经衍生物特征。 能够产生任何胎儿或成体细胞类型的人干细胞也被称作多能性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人们希望这些细胞---它们当中最为著名的是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能够被用于产生具有治疗用途的细胞群体。
Zoo.Biol:染色体多态性可用于区分树懒物种
圣地亚哥动物园全球保护研究所(San Diego Zoo Global's Institute of Conservation Research)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方法以用于区分这些隐居生活的树懒物种。相关论文发表在12月份的《动物园生物学》(Zoo Biology)期刊上。 物种鉴别是动物管理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区分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和标记出每一个物种的特征。
JCI:19号染色体基因突变可导致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近日,由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临床调查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文章称,位于19号染色体上reticulon 2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
Genet:胚胎发育中染色质修饰特异性组合决定增强子活性
称作染色质修饰化学标记(绿色)激活称作远程控制器的增强子(黄色),将一个基因(红色)开启或关闭。图片来自 EMBL/P. Riedinger。 当胚胎发育时,不同细胞中不同基因被打开以便形成肌肉、神经元和身体其他部分。在每个细胞的细胞核内部,称作增强子的基因序列发挥着类似远程控制器(remote control)的作用,打开和关闭基因。
Genet:首次揭示信号传导分子JNK直接调控染色质
来自瑞士弗雷德里克米歇尔研究所生物医学研究中心(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FMI)的研究人员与来自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ETH Zurich)生物系统科学和工程部门的同事一起合作开展研究,描述了信号传导分子(signaling molecule)JNK如何直接修饰组蛋白从而改变基因转录。
Investigative Genetics:从Y染色体解析东亚人群历史
东亚是亚洲的一部分,面积广阔、风光旖旎。东亚有着占世界22%的人口,主要分为四种体质类型:新石器时代东亚人,即蒙古人种;旧石器时代大洋洲人,即澳大利亚人种;旧石器时代东南亚人,即尼格利陀人种;还有欧洲人即高加索人种。东亚有阿尔泰、南亚、南岛、侗傣、苗瑶、汉藏和印欧等七个语系的200多种语言。这使得东亚成为世界上研究人类进化、遗传多样性和基因与文化相互作用的最重要区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