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D3xCD20双特异性抗体!艾伯维epcoritamab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总缓解率68%-90%!

epcoritamab是一种在研的IgG1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结合T细胞上的CD3和B细胞上的CD20。

2021-09-12

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CD16xCD33双特异性杀伤细胞衔接器(BiKE)在小儿AML和双表型ALL患者中的潜在免疫治疗作用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中诊断出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儿童癌症诊断的30%,绝大多数(80%) 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而其余的被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其中,大约25%的双表型或双系ALL表达髓系特异性抗原CD33,因此,CD33+白血病患者标志着一个高危人群,迫切需要新的策略来促进免疫系统克服恶性肿瘤而不增加进一步危及生命的毒性。自然杀伤(N

2021-08-27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中富含lncRNA编码多肽/小蛋白且有疾病特异性

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碱基且不编码蛋白的RNAs转录本。近年来,越来越多实验证据表明,许多lncRNAs转录本中的小开放阅读框(small open reading frame,smORFs)可以编码多肽/小蛋白(smORF encoded polypeptides or microproteins),并在细胞Ca2+稳态、代谢和发育、应激信号

2021-08-19

Science:揭示茎螺旋特异性人类抗体可广泛中和多种β冠状病毒,从而有可能开发泛冠状病毒疫苗

2021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20年里,三种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冠状病毒---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已经从动物身上溢出,导致人类的致命疾病。研究病毒的科学家们决心发现一种方法来广泛保护人们免受新出现的冠状病毒的持续威胁。创造这种全面对策的线索可能来自于一类罕见的人类抗体,它可以中和几种不同的冠状病毒

2021-08-09

CANCER RES:淋巴PD-L1表达可限制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

淋巴结(LN)内的淋巴内皮细胞(LEC)通过MHC-I上的自身抗原呈递和包括PD-L1 (CD274)在内的T细胞抑制分子的组成性表达介导了外周耐受。肿瘤相关的LECs也上调PD-L1,但淋巴PD-L1表达在肿瘤免疫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近来Nikola Cousin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有关淋巴表达PD-L1对肿瘤免疫过程影响的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免疫的机制。

2021-08-04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突变负荷、PD-L1表达和免疫治疗结果的癌基因特异性差异

具有可靶向癌基因改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通常从免疫检查点阻断(ICB)中获益有限,这归因于低肿瘤突变负荷(TMB)和/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水平。

2021-08-23

Science子刊:双重靶向CLTA-4和CD47的双臂分子可特异性剔除肿瘤中的Treg细胞,有效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

2021年8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Aetio Biotherapy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双臂分子能够有效地剔除肿瘤内的癌症保护细胞(免疫抑制细胞),使免疫系统能够对抗肿瘤而不会变得过度活跃。这一发现可能会带来新型的癌症免疫疗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8月4日的S

2021-08-14

安进25亿美元收购Teneobio:获得双/多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新型T细胞接合器平台!

此次收购,包括一笔9亿美元的预付现金,以及16亿美元的或有里程碑付款。

2021-07-28

研究揭示脑特异性lncRNA参与调控神经细胞DNA损伤修复新机制

  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减弱是细胞、器官和生命个体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已有研究在众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脑组织切片中均发现了损伤DNA的积累。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终末分化的细胞,无增殖能力,是人体内寿命最长的细胞类型,所以DNA损伤修复的能力和基因组稳定性对神经元功能维持十分重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中心研究员王文元

2021-07-20

Clin Transl Immunol:新型EGFRvIII特异性CAR-T细胞可有效清除人类胶质母细胞

2021年6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脑癌。每年有超过1800名澳大利亚人被诊断患有脑癌。脑癌是儿童和40岁以下成年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被诊断出患有胶质母细胞瘤的成年人的五年生存率仅为5%。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沃尔特-伊莉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专门设计的受体,能够在临床前模型中利用嵌合抗原受体(CAR

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