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马达SMC可以改变移动方向,重塑对人类基因表达的理解
这项研究最终解决了科学界对SMC如何工作的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的困惑。早期的研究表明,SMC只能严格地朝一个方向移动,而其他研究表明,它们同时从两侧拉DNA。
滴血验癌新思路:西湖大学高晓飞团队首创基于红细胞内DNA的多癌种液体活检技术
该研究首次建立了多癌种 rbcDNA 检测模型,只需 1-2 毫升血液,即可准确识别多种早期癌症,这项研究开创了无创癌症液体活检新范式,让“滴血验癌”迈出关键一步。
Nature:人类DNA的快速进化让我们拥有了最强大脑,但也带来了自闭症等脑部疾病
研究团队筛选出了 20 个人类 HAR 及其黑猩猩同源序列,利用单细胞 CRISPR 干扰(CRISPRi)技术进行功能表征,并验证了这些序列具有物种特异性的基因调控作用。
Cell:高彩霞团队开发超大片段DNA编辑新方法,实现千碱基到兆碱基级的高效、精准、无痕编辑
该研究开发了新型染色体编辑系统 PCE,在动植物中实现了跨越 kb 到 Mb 级别的多类型染色体精准操纵。
一场流体力学革命,引爆DNA测序成本与速度双重突破
一项颠覆性的平台技术,其影响力绝不会局限于它最初的应用。r2r-fl技术为我们描绘的,是一个更加高效、普惠和灵活的基因科学未来。
Science:科学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DNA复制过程隐藏的机制,并阐明新型癌症疗法靶点
这些研究发现不仅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也为理解基因组稳定性和细胞分裂的基本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卫星DNA如何成为染色体分裂的关键?
卫星DNA(satellite DNA)的研究正在重新定义遗传学的边界。从最初被视为“垃圾DNA”到今天被发现其在染色体分离和基因组稳定性中的核心作用。
从抗氧化“超级英雄”到潜在的DNA损伤风险?Genes and Environ揭示迷迭香酸可通过NADH介导的氧化应激导致DNA损伤
迷迭香酸于特定条件下可诱导氧化DNA损伤,RA与Cu(II)使小牛胸腺DNA中8-oxodG形成显著增加,NADH增强此效应且损伤有位点特异性,表明RA应用需关注其潜在风险及与内源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Nature:科学家揭秘DNA损伤修复的幕后英雄,组蛋白H1去酰胺化或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曙光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H1去酰胺化在DNA损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分子机制模型,相关研究发现不仅丰富了科学家们对染色质动态调控的理解。
癌症中的脱缰野马ecDNA(染色体外DNA)
未来,ecDNA研究不仅将在癌症领域发挥作用,还可能为其他复杂疾病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借鉴。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揭开更多关于ecDNA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