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孙会增/王永成团队开发微生物组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揭示奶牛瘤胃微生物活性功能类群

该研究利用MscT技术,通过基于BGMGM的泛基因组功能基因比对策略,揭示了瘤胃微生物生态系统原位活性代谢功能类群。

2024-06-16

Nature:超声技术重大突破,徐升团队开发新型超声贴片,实现3D脑血流成像以及连续脑血流监测

实验结果表明,设备能够实时记录血流速度变化,与传统TCD探头的测量趋势一致。设备还能够进行长时间监测,如记录睡眠中的颅内B波,这与脑内有害代谢产物的清除和疾病恢复密切相关。

2024-05-23

Cell子刊:复旦大学邵志成团队开发人类大脑类器官及脑组织冷冻保存新技术

该研究能够在将来显著减少了神经类器官的制备时间和成本,并能维持活体人脑组织的病理特征,便于各种神经类器官和活体脑组织的大规模存储,促进脑科学基础研究、神经类器官移植治疗和药物评估与筛选。

2024-05-18

形成长期记忆,DNA损伤和大脑炎症必不可少

海马体一直被认为是大脑的记忆中心。该研究显示,刺激会引发海马体中的特定神经元的DNA损伤和修复周期,从而导致稳定记忆的细胞群(一群代表了过去经历的大脑细胞)。

2024-04-05

Cancer Res:牛津大学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更具个性化的癌症疗法策略,能显著延长患者复发的时间,最长可达两倍

研究结果表明,DRL框架始终优于在临床中使用的传统MTD和适应性策略,从而就能延迟队列中所测试的所有患者的复发事件,并能将一些患者的复发时间延迟一倍以上。

2024-06-26

Sci Adv:新型液体活检技术或能检测并监测人类侵袭性小细胞肺癌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所开发新型检测手段或在人类小细胞肺癌的亚型分析和转化监测上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对于多种肿瘤类型都具有潜在的适用性。

2024-04-26

eBioMedicine:线粒体DNA片段的缺失或能在疾病症状出现之前预测人类帕金森疾病的发生

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线粒体DNA片段的缺失或能在疾病症状出现之前帮助预测人类帕金森疾病的发生。

2024-04-07

Nat Commun | ​浙江大学华跃进/周如鸿/赵烨鉴定DNA损伤传感器并揭示新型DNA损伤响应激活机制

本研究发现作为DNA损伤传感器的PprI能够直接识别作为DNA损伤的信号分子ssDNA,在转录水平激活DNA损伤修复过程,帮助细胞适应环境胁迫。

2024-03-07

Cell:利用新开发的显微镜技术FLASH-PAINT观察复杂的细胞内部运作

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革命性的显微镜技术——“FLASH-PAINT”,它为我们揭开单个细胞内部运作的神秘面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

2024-05-01

Science: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低成本的超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让高端影像普及不再是梦

Zhao团队开发的全身核磁共振成像仪使用的是无氦0.05T磁铁,所需功率仅为1800瓦,与吹风机相当,这意味着它可以使用标准插座。更重要的是,它不需要无线电屏蔽。

2024-05-29